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黨史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義;用史,方續榮光。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從黨史中可以看出,黨的成長歷程是不斷探索真理的過程,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實踐過程,對具體事件的展示,對經驗教訓的歸納,對理論成果的升級,包羅萬象中的黨史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對每一段革命、建設、改革的發展階段的總結,是集規律性和創造性于一體、不斷探索真理和走向真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中國夢的探索史、奮斗史、創業史和發展史。
學習黨史,就要從黨的奮斗歷程中去感知“大道”,追尋黨走過的足跡,探訪黨歷經的故事,從博大精深的黨史理論中汲取精華,在浩若煙海的黨史故事中升華自我,重新去認識黨的思想路線、寶貴經驗,再度去體會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更好地回歸初心、感悟初心,自覺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我來自天水偏遠貧窮的山村,我是大山的孩子。在我的血液里,流淌著對生活、對命運不屈的抗爭;在我的胸膛里,跳動著一顆誠實、善良、質樸的心靈。但每當聽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時,我的心中便會油然而生出一種對黨的感激之情,不能自已。轉念想想自己身邊的人文、生活、環境等等的變化,如今天水的新面貌,更有一種幸福感撲面而來。
天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是一座具有27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城。位于麥積區馬跑泉什字坪村的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內通過圖片展板、藝術雕塑、歷史遺物等方式,真實還原天水革命先輩艱苦卓絕、不屈不撓斗爭的歷史畫卷。記錄了建黨100周年來和新中國成立72年以來天水人民的奮斗史,成列內容有紅色印記、卓絕斗爭、走向輝煌等,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史教育基地。
其中鐵路分館充分展現了70多年前原西北鐵路干線工程局帶來老一輩鐵路人披荊斬棘,艱苦卓絕,修天寶,開天蘭,貫通隴海,開拓蘭新的輝煌成就。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水人民“出門基本靠走,自行車撐起一家人”,到如今乘坐高鐵便利出行的改變成就。
談起如今交通方面變化,公路在其中為主角,尤其農村公路的建設是打通城鄉經濟發展“任督二脈”的關鍵一招。以前,清水縣山門鎮什字村交通閉塞,身處深山沒出路,是制約整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如今,村子美觀,看在眼里的不是文化廣場就是平坦道路延伸處的新農村。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后,村民積極探尋發展新路子,在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縣鄉各級的幫扶下,村上村民大力發展起了牛、豬、雞等養殖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走上了產業致富路。
如今,隨著全市各縣區農村公路的“全覆蓋”,不僅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有效拉動了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還帶動了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每當放學后,學子們沒有直接回家,而是來到位于馬泉鎮什字坪村暖氣燒得正旺的農家書屋內,輕手輕腳地搬了一把板凳,拿起《科學家故事100個》,如饑似渴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越來越多身著校服的學生們走進書屋,書屋里的人氣一下子旺了起來。擺在農家書屋中間的長方形桌子邊上已經坐了不少人,讀書看報,各取所需,安靜的屋內只有翻書時細微的“沙沙”聲。什字坪村的農家書屋是甘肅省首批建設的農家書屋之一,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書香”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地群眾的生活。別看書屋面積不大,利用價值著實不小,和城市孩子相比,這里的娃娃獲取知識渠道比較少,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即使就近務工也經常早出晚歸,農家書屋不僅成為他們接觸外部世界的橋梁,放學后‘孩子去哪兒’的問題也有著落了。
天水圍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大城市的奮斗目標,實施的一些城建重點項目已悄然改變了城市的格局。如今,城中的一座座城市地標、一條條嶄新街區,一個個項目陸續開工或落成,天水這座城市的面貌不斷被刷新、空間不斷被拓展。從社棠工業新城到麥積新城,從秦州新城到成紀新城……拓展的不單單是城市的空間,更是百姓的幸福空間。
冬日初升的太陽,溫柔得將陽光灑在藉河二期工程的河道里,以往波光粼粼的水面最近幾天變成了冰面,這片平整的冰面被陽光照得通亮并泛起點點金光。市民劉女士坐在有軌電車上,望向河對岸一幢幢林立的高樓,又看看眼前的冰面和生態濕地景觀區,不禁感慨:“變化真大啊!”
劉女士住在和諧家園小區。“幾年前,從窗外望去,眼前還是一條土溝。“她告訴記者,2015年,她剛搬進這個小區,向北望去,如今的成紀新城還是一片荒蕪。“這幾年變化確實很大,先是成紀大道的路燈了亮起來了,接著好多高樓拔地而起,這兩年有軌電車通了、藉河二期注水了,成紀新城真的越來越洋氣了。”
現如今,以成紀大道、會展中心、大劇院、商貿城、兒童公園、碧桂園、恒順、保利等建設開發項目為主的成紀新城已初具規模。高樓林立,車輛川流不息,有軌電車穿行而過,朝氣蓬勃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就是成紀新城給人的印象,高速發展的成紀新城,僅僅是”十三五“期間天水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近年來,天水市城市建設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全力拓展城市規模,努力構建綠水青山、風景宜人的生態宜居城市,不斷推動了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在麥積區渭河南岸,一座美麗新城正在崛起。從寬闊的馬跑泉中心大道到鳥語花香的馬跑泉公園,曾經的老城區一改舊貌,變身為宜居宜游的麥積新城。
對于去年剛剛退休的李大爺,如今又多了個愛好,就是每天到馬跑泉公園鍛煉、散步。前幾年,這座公園經過改造翻新,公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清水環繞,每天熱鬧異常,曾經的公園又煥發了新的生命力。“現在公園真的很漂亮,待著這兒很舒服。尤其每年郁金香開花的時候,特別熱鬧,就像過節一樣。”李大爺說。
除此之外,在城市建設中,我市緊緊圍繞國土空間規劃,按照“東西延伸、南北優化、相向對接、組團發展”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八大新城建設,根據八大新城的功能定位,超前規劃實施了市政道路管網、公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項目,拓展城市空間,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充分展現了建黨10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2以來天水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這就是天水新面貌。(作者:天水恒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呂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