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視中韓等亞洲國家的反對,第五次參拜靖國神社后,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日前提出,想在下月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首腦會議上,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會談。對此,中方表示“希望渺茫”。小泉一邊行動上傷害鄰國,一邊嘴里喊著“要友好”,中國人對此已經相當熟悉。而中方的回應,這一次表現得十分迅速,日方對此實際上也有精神準備。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小泉究竟想把日中關系引向何處成為巨大的懸念。
日本關注中國態度
在中方宣布取消預定在10月23日舉行的中日外長會談、拒絕町村外相來中國訪問后,10月25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表示,雖然各國首腦將參加下月在韓國釜山召開的APEC大會,但想要利用這樣的機會實現中日首腦會談,已經非常困難。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記者會上也表達了相同觀點。
不僅中國政府方面態度堅決,來自中國民間的抗議也非常強烈。共同社最新消息說,原定于10月29日在東京舉辦“日中友好歌謠祭”。這臺大型晚會是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等主辦,日本外務省做“后援”的。晚會本想邀小泉出席,但主辦者26日宣布取消邀請。共同社評論說,這表明來自中國民間拒絕與小泉進行對話和交流的動向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朝日新聞》報道說,在中國舉辦的各種中日交流活動也都因為小泉參拜而受到影響。
中國堅決對小泉參拜說“不”,在日本引起極大的關注。日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等各大媒體紛紛進行報道,并大多采用了《中國:日中首腦會談難實現》的標題,對日中關系惡化深感憂慮。《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中國政府首次公開表示,即使在第三國,要想實現日中首腦會談也十分困難。此外,武大偉強調,由于小泉連續參拜靖國神社,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所以中國不能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首次以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為由,明確表示不支持日本“入常”。由此看來,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不僅損害了中日關系,也損害了日本自身的國家利益。他的一意孤行,使得中國更可以名正言順地反對日本“入常”。還有日本媒體和專家擔心,中國可能已經對小泉徹底失望。由于小泉毫無作出改變的意向,而他已經宣布將在明年9月后不再擔任首相,中國有可能正將中日關系的改善寄托在他下臺之后。
《朝日新聞》在小泉第五次參拜后進行的緊急民意調查結果表明,有65%的日本人擔心因為首相參拜會導致日本與中韓兩國之間的關系惡化。有53%的民眾認為,日本政府應該重視中韓兩國反對參拜的態度。51%的國民贊成由政府建立一個非宗教的國立追悼設施,以解決“靖國神社”問題。受此民意影響,日本議員首次決定成立一個超黨派聯盟,旨在推進非宗教國立紀念設施的設立,并探討如何改善因小泉參拜而惡化的日中、日韓關系。他們希望,這將成為打開“靖國神社死結”的一把鑰匙。
小泉講“友好”卻言行不一
針對武大偉的話,小泉對媒體表示,“日中友好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日中首腦會談)還是進行為好。”日本TBS電視臺也通過新聞節目強調,小泉首相對在下個月舉行日中首腦會談“充滿意欲”。不過,小泉在同一電視臺的節目中表示,中國反對他參拜靖國神社實際上是為了牽制日本,是因為60年前的戰爭而認為日本是一種威脅。日本共同社25日分析指出,小泉認為如果輕易對中方作出妥協難免招致來自國內的批評,而且認為中方不會為堅持強硬立場而不惜犧牲兩國間緊密的經濟聯系,因此決定在判明中國的態度之后再作決斷。曾因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而決定暫時推遲訪日的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決定訪問日本,小泉認為“中國方面也不得不意識到”韓國批評參拜卻不中止對話的這種態度。
《朝日新聞》報道說,小泉20日接受了美國《華盛頓周刊》記者、美國政治評論家羅伯特長達40分鐘的采訪。對于參拜靖國神社,雖然小泉稱“從長遠來看,這不是主要的問題”,但事實上,他把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看得十分重要。據日本外務省資深人士透露,外務省并沒有事先得到小泉首相要在10月17日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的任何消息。直到當日早上7時30分,首相官邸才通知媒體及有關部門,首相即將動身前往參拜。可見,小泉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是他自己決定的,他試圖通過這樣的舉動向中國表示一種姿態:日本將“改變以前因為對戰爭的反省而對中國采取忍耐的外交姿態”。有關這一點,町村外相也通過日本的電視節目發出了“宣言”。看來,小泉總是把“重視日中友好”掛在嘴邊上,不過是為了掩飾其實際上對華強硬而已。
小泉在接受羅伯特采訪時表示,必須注意中國的軍事擴張,中國必須增強軍備的透明化。如此強硬的觀點夾在“友好”的表述中,進一步彰顯了小泉表里不一,自相矛盾的兩面性。這已經成了亞洲面對的一道難題:一個經濟上有巨大影響力的日本,卻有一位喜歡與鄰爭斗、行為難以預測的首相。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評論指出,日本與中國是亞洲兩大強國,和則亞洲俱蒙其利,如果因利害關系而沖突,亞洲鄰國是遭殃的第三方,能做的是勸阻,那是道義;但是,如果日本領導人固執地要美化戰犯,那亞洲鄰國就是直接的受害者,強烈反對當然是天經地義的權利。“我們誠懇希望日本領導人和政界能明白這個道理,別繼續傷害各國人民的感情。”
中日關系走向何方
與鄰國關系降溫后,小泉肯定會想方設法尋找與中國領導人見面的機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指出,無論中國領導人是否與其會面,小泉都早已想好說辭,會在日本公眾面前“自圓其說”。如果中方同意見面,小泉就會告訴日本國內:保持強硬照樣可以和鄰國發展關系。如果中方不同意見面,他又可以把不同意緩和中日關系的責任推給中國,向日本國內作交代。
高洪認為,在下定決心參拜之時,小泉就能預見到現在所面臨的困境,與中韓等鄰國正常的首腦見面和會晤機制會被打破。但他已經打好算盤,各國領導人見面的國際場合每年都有很多,在一次“不經意”的場合見面,他就可以獲得在日本國內所要達成的效果。
不過,中國方面已經把小泉看得很清楚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熙德指出,小泉一貫在口頭上說重視日中關系,也時不時作出一些諸如要求和中國領導人見面的姿態來,但他骨子里對日本與鄰國發展關系的方向是既定的,根本沒有變,那就是要在淡化、否認侵略歷史的前提下來發展關系。小泉曾經在一次聚會上表示過他的“信念”,說他參拜靖國神社的意義也許20年后、30年后才會體現出來。這已經充分表明,他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一年一次參拜,讓鄰國對日本的做法司空見慣,從而接受日本式的歷史觀。
小泉的任期到明年9月。在他任內中日關系還有沒有改善的余地?金熙德對此不抱太大的希望。他說,事實已經證明,不管中韓等鄰國對日發出何種改善關系的友善信號,效果都非常有限。因此,不要指望小泉會“翻然悔悟或改弦更張”,中日關系近期不會有突破性進展,“政冷”局面還將持續下去。
金熙德還認為,中日關系不會完全破裂,日本國內想要改善關系的仍大有人在,雖然他們現在暫時不占主流,但這種力量仍然不可小視。所以,“政冷”是可控的,中日很多方面的交流還會繼續下去,畢竟,兩國的關系基礎和利益基礎都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