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道
外媒稱,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4月,中國罕見地連續4個月沒有向朝鮮出口原油。
據日本《讀賣新聞》6月4日報道,朝鮮在今年3月底宣布不排除進行“新的核試驗”,之后被認為與核試驗相關的準備工作便趨于活躍。中國對此表現出了不滿,越來越多的人趨向于認同韓國專家的觀點,即中方希望通過施壓讓朝鮮放棄核試驗。
據悉,中國向朝鮮出口原油主要通過鴨綠江江底管線進行,年出口量約為50萬噸。此前曾經有過在農歷一月到二月出口為零的事情發生,有可能是對管線進行維護的需要。
報道稱,朝鮮的大部分原油供給據信來自中方,如果長時間斷供勢必會對朝鮮造成重大影響。熟知中朝關系的中國專家指出,“雖然中國表現出了不滿,但是徹底停止出口并因此將朝鮮逼入窘境也非中國所愿意看到的”。報道分析,只要朝鮮不進行核試驗,原油出口將會在不久之后重啟。
新聞加點料
2009年以來首次連續斷油4個月,原因何在?
據韓聯社消息,韓國貿易協會26日發布的貿易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4月朝中貿易總額達到17.9900億美元,同比減少2.8%,但中國對朝鮮出口項目中占比最大的原油出口連續四個月為零。這是2009年(8月-11月)以來的首次。
一些專家認為,中國連續4個月沒有向朝鮮出口原油,可能是針對對朝鮮核試驗發出的強有力的警告。多數人士推斷,中方曾通過減少對朝原油供應的方式對朝鮮進行了制裁。2009年朝鮮試射遠程火箭并進行第二次核試驗,當時中國連續4個月沒有對朝出口原油。
然而不少人反駁稱,做出上述判斷的人對于中國對朝原油供應體系缺乏了解。中國每年向朝鮮出口50萬噸原油,另外無償援助或以長期低息借給朝鮮原油,其規模也達50萬噸。據悉,中國主要利用從遼寧省丹東至朝鮮新義州的輸油管向朝鮮提供原油。
一位北京外交消息人士表示,近日中國政府官員透露中方仍在向朝鮮提供原油,只是沒有列入官方統計而已。中國政府官員還指出,海關統計不太可靠。但朝鮮和中國確實在正常進行包括原油出口在內的交易。
另據分析,朝鮮減少原油需求而實現進口產品多元化,這一點也值得關注。另一位外交消息人士則表示,近來朝鮮自中國進口的水電相關材料明顯增加。因此,不能只因中國對朝原油出口減少,就認為是中國向朝鮮發出警告。
盡管如此,中國對朝原油出口出現一些變化仍引起了各界關注,因為朝鮮運行眾多軍需設施和戰斗裝備,需要從中方得到穩定的原油供應,而且即使從中方獲得原油的渠道有無償援助和有償援助兩種,但兩個渠道很可能有某種函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