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衛視記者:據了解,印度副總統奈杜近日赴所謂“阿魯納恰爾邦”訪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中方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國政府從不承認印度單方面非法設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堅決反對印度領導人赴上述地區訪問。
中方敦促印方切實尊重中方重大關切,停止采取任何使邊界問題復雜化、擴大化的舉動,不要做有損雙方互信和雙邊關系的事情,以實際行動維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穩定,推動中印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中新社記者:據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2日表示,俄羅斯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認為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始終并將繼續以此為出發點制定對外政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們高度贊賞拉夫羅夫外長有關涉臺表態。
我愿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基本事實。
我們相信,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分裂、實現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必將繼續得到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愿繼續同俄方共同恪守“四個相互堅定支持”共識,中方堅定支持俄方為維護主權和政權安全、反對外部干涉付出的努力。

《環球時報》記者: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在昆明舉行。我們注意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目前已成為締約國數量最多的國際環境公約之一。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簽署該公約后卻一直沒有完成批準程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在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生物多樣性公約》向所有國家開放簽署。多年來,該公約在全球生態多樣性保護事業上發揮著突出的指導作用,并發展成為全球加入國家最多的國際環境公約之一。
《生物多樣性公約》共有196個締約方,但我們注意到有一個國家在簽署該公約近30年后仍未批準,且未宣布有批約的計劃,那就是美國。有評論稱,環境保護和大資本家利益有所沖突,美國并不愿意為了全球公共利益而作出一些讓步和犧牲。作為全球第一大國,美國的缺位對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止物種滅絕所作努力造成了傷害。
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在多個國際場合呼吁各國團結,共同采取行動應對挑戰。美方應盡早改變參與國際事務時的功利做法,承擔起應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切實從全球人民的福祉出發,以實際行動取信于國際社會。
總臺央廣記者:據報道,在當地時間12日舉行的第八屆俄羅斯國家杜馬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統一俄羅斯黨”推舉的候選人沃洛金再次當選國家杜馬主席。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國家杜馬選舉是俄羅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中方樂見俄羅斯新一屆國家杜馬順利組建完成。栗戰書委員長已第一時間向沃洛金主席表示祝賀。立法機構交往是中俄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愿同俄方繼續深化兩國立法機構合作,不斷充實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內涵。

《北京日報》記者:據報道,美國國防部前首席軟件主管官員夏蘭日前稱,中國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網絡能力等關鍵領域不斷進步,正占據全球主導地位。他將于未來幾周就中國對美網絡霸權威脅向國會作證。另有美方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對美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問題,致力于不斷提升國家網絡安全水平。本周恰逢2021年中國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同構筑網絡安全防線。
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反對任何機構或個人借網絡安全問題向中國潑臟水,反對個別國家一味追求本國優先,動輒以網絡安全為名抹黑他國,蒙蔽人民。各國應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威脅,真正讓數字技術給人民帶來福祉。
巴通社記者: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主持高級別會議時,指示有關部門采取一切措施,為中國投資者進行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下的經濟特區建設提供便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中方贊賞伊姆蘭·汗總理和巴基斯坦政府對中巴產業合作的高度重視和為此作出的積極努力。
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產業合作是中巴經濟走廊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愿同巴方保持密切溝通,形成高效務實的合作機制,推動兩國產業合作深入發展,共同構建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巴命運共同體。
彭博社記者:據報道,哈佛大學的中文課程項目將從北京轉移至臺北開展。項目主任稱,此舉原因為中國大陸“不友好的環境”。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不掌握你提到的有關情況,請你向主管部門詢問。我要強調的是,中方一貫歡迎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進修,高度重視保護留學生的合法權益,積極回應留學生的合理關切和訴求。我們反對任何將人文交流政治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