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養殖助農增收
——武山縣洛門東旱坪科技園區見聞
日光溫室蔬菜是武山縣的一大支柱產業。近年來在溫室蔬菜生產中嘗到甜頭的武山人又利用日光溫室發展養殖業,并且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迎著初春的凜冽寒風,記者來到洛門東旱坪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區采訪。
中午,陽光漸暖,園區內的200多畝日光溫室熠熠生輝。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多年來武山縣的菜農利用日光溫室種植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蔬菜,經濟收入可觀,但由于多年連續種植同一品種蔬菜,蔬菜種植面積大,農家肥料資源不足,過量依賴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嚴重下降,蔬菜品質、產量下降,效益受到嚴重影響。為此,縣上充分發揮洛門東旱坪科技園區的優勢,利用現有日光溫室改造建設畜禽舍,發展養殖業,在縣業務部門的引導下,部分種植戶利用日光溫室轉產經營養殖業,收益良好,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農業經濟。目前該養殖區現有養殖戶10戶,其中養豬戶3戶,2006年出欄肥豬729頭,收入56.56萬元,實現利潤14.5萬元,戶均4.83萬元。肉雞飼養戶7戶,飼養肉雞2萬余只,今年已出欄11000只,收入27萬元,實現利潤5萬元。
2005年,洛門鎮下康村村民余應善投資11萬元,建起了占地2.5畝的養豬場,利用日光溫室改造建設豬舍,建有圈舍13間510平方米,當年出欄肉豬400多頭,收入28萬元,實現利潤5萬余元。2006年飼養規模達到600多頭,現存欄387頭,出欄220頭,收入15.84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有2戶菜農也發展日光溫室養豬業。鴛鴦鎮村民鄧明忠在園區內租賃了2個日光溫室,在種植多年西瓜后,2006年改建雞舍2幢840平方米,全年飼養規模達到15000只,現存欄3500只,去年純收入5萬元。在他的帶動下,附近7戶村民也加盟到園區,利用日光溫室改建雞舍開始發展養雞業,目前存欄肉雞10000余只。
縣農牧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利用日光溫室發展養殖業在武山已取得了成功的經驗,通過發展養殖,減少了化肥的用量,增加了蔬菜的抗疫性,并實現了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提高了蔬菜的產量,改善了蔬菜的品質,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促進了生態農業的發展,同時農民的總收入增加,利潤大幅度增長。據統計,2006年園區內的10戶日光溫室養殖戶,總收入達到了83.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