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繪宏圖
——武山縣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現場見聞
田間道路平坦暢通,阡陌渠水嘩嘩流淌,排排樹木迎風招展。初冬時節,記者來到武山縣四門鎮西川村、洛門鎮冶扶村、馬力鎮王門村、灘歌鎮黑池殿村、鴛鴦鎮包坪村等項目區,看到的是干部群眾建堤灌、修路、襯砌渠道的一派繁忙火熱的景象。“田成方、樹成行、路成線、電成網、渠暢通”,這是該縣鄉村干部群眾勾畫的農業綜合項目開發的山川美景。2002年,武山縣被列為全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真正解決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難題。據統計,項目區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86元。今年實施的項目包括城關、洛門、馬力、四門、灘歌、鴛鴦等6鄉鎮19個村,治理總面積2.8萬畝,總投資1000多萬元。經過一年時間的連續奮戰,目前各項工程已基本完成。走進位于洛門鎮郭莊村項目區,新植的樹苗迎風招展,呈現出一片生機和活力。今年縣農發辦在該村累計興修河堤1000多米、修建農機路16.5多公里,栽植行道樹5萬多株,襯砌灌渠8000多米,與河爭地330多畝。在洛門文家寺村打通了田間道路8條10.2公里,襯砌渠道6800多米,栽植塔柏、香花槐、金絲垂柳等行道樹4.6萬多株。在灘歌鎮黑池殿村、漆莊村進行連片開發,累計整修機耕路20公里,襯砌灌渠12公里,徹底解決了項目區蔬菜灌溉難、運輸難的問題。為建設新農村、全面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椐縣農發辦主任閆敏毅介紹,今年以來,武山縣農發辦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加大了對項目區群眾的科技培訓力度,舉辦了科技培訓班,共計培訓農民1萬多人,提高了項目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今年給農民發放了價值10多萬元的優質微肥農藥、噴霧器。農業綜合開發取得了明顯的效益,已經建成了全縣節水、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區,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推動了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進程。(本報記者陳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