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上午,武山縣長劉長江,縣委常委副縣長韓大有深入洛門鎮蓼陽村、杜莊、李莊,城關鎮唐坪、瓦坪村等建設工地對災后重建進展情況進行了檢查指導。下午,在寧遠大廈二樓會議室召開了全縣災后重建指揮部會議,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縣災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下一步的災后重建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會上,縣長劉長江指出,5.12地震發生后,縣委、縣政府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動,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和督促檢查,促進了災后重建工作的有序開展。各有關部門和鄉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積極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在抗震救災、災情評估、群眾安置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全縣災后重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主觀上表現為六個方面:一是工作思路不開闊。各鄉鎮、各部門在工作中思想不解放,思路不開闊,沒有把災后重建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開發以及以工代賑易地搬遷等項目實施相結合,影響了災后重建的實施。二是重建任務不明確。一些鄉鎮、部門沒有從總體上把握重建工作,對各自的具體重建任務不清楚,不知道異地搬遷多少村,分散重建多少戶。三是工作進度太遲緩。整村搬遷工作明顯滯后,鄧堡村從決定搬遷到現在已有80多天,至今主體還沒有完工,蓼陽等村和大多數教育重建項目雖已開工,但建設進度緩慢;農村分散戶建房還有489戶沒有安排到戶。四是宣傳氛圍不濃厚。各鄉鎮對災后重建沒有大力宣傳,重建工地沒有宣傳標語和宣傳效果圖,廣播、電視等媒體宣傳力度不夠,對內對外的宣傳氛圍不濃。五是工作程序不規范。為了便于工作開展,縣上簡化了許多工作程序,但在重建項目的實施中,簡化后的程序也不規范,有些項目沒有進行審批,沒有招投標,沒有健全基礎檔案。六是統籌協調不到位。為了強化領導,加強協調,指揮部設立了5個職能小組,每個小組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但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鄉鎮之間、指揮部內部之間的統籌協調工作不到位,配合不力。在客觀上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建材緊缺,調運困難,而且鋼筋、水泥、沙石、磚瓦、木料等建材價格還在上漲,建設成本還在不斷增加;二是勞動力缺乏,尤其是有一定技術的建筑勞動力太少;三是一些群眾配合不積極,嚴重影響了重建工作的進展。

劉長江要求,在下一階段中,各單位、各部門要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識要再深化。當前,要著重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四個問題。一要切實把災后重建作為今年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縣災后重建的任務繁重、涉及面廣,特別是隨著重建工作的推進,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將逐步顯現,增加了災后重建工作的難度。對此,各鄉鎮、各部門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必須把災后重建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來抓。二要認真學習中央、省、市關于災后重建的一系列精神。最近,國家發改委就災后重建工作提出了“六有”的目標,即: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我們要以“六有”目標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指導災后重建工作。三要講政治、講正氣、講大局。這次災后重建上級組織非常重視,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各級干部一定要講政治、講正氣、講大局,努力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決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四要全力以赴,盡心盡力做好資金籌備和項目爭取工作。同時,要盡快搞好擬建重點項目的可研和初設,為爭取更多的災后重建項目打好基礎。
二、任務要再明確。當前,有四大任務亟待落實。一要高度重視統計資料核查完善和迎接省、市的檢查。各鄉鎮、各部門要確定專人,負責災情統計資料的核查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到鄉、到村、到戶的表、卡、冊等所有軟件資料。由縣政府辦牽頭,從統計、民政、財政等部門抽調人員,加強災后重建指揮部辦公室的力量,全面負責全縣災后重建資料的整理完善,各種統計數據和信息材料的匯總上報。二要科學制定整村搬遷的實施方案。由副縣長韓大有牽頭,發改、國土、建設、規劃等部門參加,盡快研究確定異地搬遷的村,并將扶貧以工代賑易地搬遷納入災后重建的范圍。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充分考慮實際困難,制訂操作性強的搬遷方案。搬遷村和方案確定后,由各分管領導和部門負責,盡快與市上聯系對接,向市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匯報。三要盡快落實分散戶建設任務,全面加快農村分散住房的重建和維修工作。四要全面抓好教育、衛生等災后重建項目的實施。縣教體局要全面掌握35個災后重建學校的進展情況,定期向縣災后重建指揮部匯報。縣衛生局要積極和省、市有關部門溝通銜接,爭取盡快落實縣醫院、縣中醫院和各鄉鎮衛生院的災后重建項目。

(黎坪村災后重建現場)
三、程序要更完善。要嚴格按照“四制”要求,進一步完善項目審批、規劃選址、建筑設計、公開招標、工程監理等一系列工作程序,規范運行,確保災后重建有重點、分步驟、高質量地全面推進。有關部門和鄉鎮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工作中既要遵循程序,又要簡化程序,特別是對整村搬遷的重建項目,一定要特事特辦,減少手續,搞好服務,同時要規范操作,健全檔案,完善資料。
四、組織要再加強。組織領導要重點做好四件事,一是宣傳要深入。宣傳和廣電部門要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災后重建工作。宣傳要鼓舞凝聚人心,要采取不同的宣傳形式,反映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決策,展現武山人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精神狀態,做到每天電視上有聲音,網站上有文章,報紙上有新聞,大力營造災后重建的良好氛圍。由縣政府辦公室負責,搞好宣傳策劃;由廣電局負責,搞好專訪,從不同角度宣傳我縣各行各業在災后重建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先進集體和個人。二是責任要到人。要進一步細化分解任務,靠實各級干部的責任,使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確保各項重建工作緊張有序進行。三是監管要到位。每個整村搬遷的村都要設立公示欄,明確具體負責人,建設局要把建設質量靠實到技術人員身上,民政局要對重建戶統一編號,統一管理。四是組織要有力。縣災后重建指揮部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和集中調度,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確保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扎實有序進行。各職能小組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各自職能,抓好災害鑒定、項目選址、規劃論證、申報爭取和統籌管理等工作,指導全縣災后恢復重建,狠抓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
五、進度要再加快。各級各部門必須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切實增強工作的及時性和實效性。要超前謀劃,及早布置,盡快落實,加快建設進度。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一是要加快整村搬遷村的建設進度,尤其是蓼陽、黎坪、秦灣等村的整村搬遷建設要加快進行。另外,鄧堡村等臨時安置點的帳篷暫時絕不能撤除,滑坡體的監測一定要到位,絕對不能因次生災害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二是由縣財政局牽頭,民政和各鄉鎮配合,一周內必須做到“兩個到戶”:即一周內剩余的建房對象必須到戶;一周內三分之一的重建資金必須到戶。三是由抓啟動建設轉向抓全面建設和入住保障,要注重對重建入住戶的宣傳,在兩周內舉行一次建成戶的入住儀式,以引導和促進各鄉鎮的災后重建工作。四是所有的建設工程必須在9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民政、建設等部門要加強督促指導,在9月底前完成85%的建房任務,保證受災群眾在入冬前搬入新居。對統規統建的99戶五保戶住房,更要加快建設進度,確保按期入住。
六、協調要更有力。指揮部要切實抓好協調工作,一是要加強信息反饋。要注重信息的前瞻性,圍繞“六有”,包括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業和再就業等進行分析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要做好監督檢查,由副縣長韓大有和紀永安牽頭,民政等部門負責,加強工作督查,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并適時召開后進促進會,推動重建工作。三是運行要靈活。由副縣長紀永安牽頭,財政和民政部門負責,盡快研究制訂出簡便易行的資金運行方案,確保資金運轉靈活,保障有力。四是物資要統調。對水泥等建設物資要積極與水泥廠聯系協調,保證每天的正常供應。物價部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建筑建材價格進行干預,做到穩定市場,降低建設成本,加快重建進程。
劉長江強調,當前,全縣災后重建工作正處在關鍵階段,全縣上下要緊緊圍繞 “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目標,進一步完善思路,細化規劃,靠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全面完成災后重建各項任務,確保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比震前有所改善,確保基礎設施功能比震前有所提高。(政府辦供稿)

(洛門鎮蓼陽村災后重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