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希望北上“淘金”
——武山采棉工赴疆拾棉側記
8月30日,武山火車站廣場,上千名來自全縣的務工人員,在縣勞務辦的歡送下,正在這里等候前往新疆的采棉專列,笑臉掛在每一個人臉上,希望陪伴他們北上“淘金”。
采棉工赴疆淘金,是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渠道,為了解決廣大采棉工出行困難的問題,最近武山縣勞務辦向鐵路部門多次申請,由天水發往烏魯木齊的臨客127次專列于8月8日開始,每天在武山火車站停靠,并為該縣采棉工預留兩節車廂,徹底解決了廣大采棉工出行不便的問題。
榆盤鄉榆盤村婦女王召花也是一名“經紀人”和采棉領隊,她已在新疆石河子一三五團和澗農場當了三年的采棉工。她告訴筆者,這3年她和丈夫僅采摘棉花的收入就超過10多萬元。眼下正值新疆棉花采摘高峰期,大規模的用工為農民外出“淘金”提供了有利時機,憑著自己的打工經驗和信譽,把鄉親們帶出去開闊眼界、共同致富,一直是她的心愿。她說,走一趟新疆,不光是為了掙點錢,還要把咱武山農民吃苦耐勞的形象宣傳出去呢。
像王召花這樣分布在各地的“經紀人”,武山縣已有近百人。目前全縣50人以上的勞務基地已發展到245個,務工地域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其中國外就業人員64人,分布在11個國家和地區。從事行業已發展到現在的工藝美術、機械制造、醫療衛生等30多個技能型行業,實現了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
據縣勞務辦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赴疆采棉已成為武山縣廣大中青年婦女增加收入的一項短、平、快項目,赴疆采棉人員逐年增加,經濟收入可觀。現在全縣進疆務工、采摘棉花的已達1萬多人,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每人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去年共創收達2000多萬元。今年從8月8日開始,已陸續輸轉進疆采棉工超過了1萬多人。( □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