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作為武山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拳頭產品,不僅贏得“中國韭菜之鄉”的美譽,更為群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記者在城關鎮清池村千畝無公害韭菜基地和周莊村看到,菜農們正忙著在大棚里收割韭菜,各地蔬菜商販陸續前來收購……

近年來,武山縣發揮“中國韭菜之鄉”的品牌優勢,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引導農民將韭菜生產向產業化發展。建立無公害韭菜生產基地及韭菜生產檔案,從種子、農藥、化肥、棚膜等方面進行質量監控,定人、定時、定戶、定片對產區土質、水源進行檢測化驗,指導韭菜的育苗、移栽、追肥。加大優良品種引進力度,在栽植本地馬蓮韭的同時,先后引進了平韭4號、791耐寒韭、久星系列韭等品種,努力提升韭菜品質。種植區域也由城關、洛門、山丹三鄉鎮所轄的渭河流域、大南河流域、山丹河流域延伸擴展,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面積已達6萬多畝,總產量9000萬公斤,總產值達1.2億元。加大促銷力度,無公害韭菜已成功地打入了京、津、滬、陜、湘、青及東北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

今年韭菜長勢好,價格高,正在割韭菜的周莊村周滿長老人激動的告訴記者,“今年的韭菜長的很好,一個上午他們兩三個人要割500—600斤菜,一斤一塊四五,一天就可賣600—900元,估計棚均頭茬韭菜就可賣2000元左右,還有二刀、三刀……”
周莊村菜經濟人周明剛介紹說,“我們的韭菜暫時收購價是1.5—1.6元/斤,最高時2元/斤,一家種上三畝,可賣10000多元,目前,已經給周莊村民創造經濟收入60多萬元,韭菜產業切實幫助我們農民實現了連年增收。”
正在周莊村蔬菜市場忙著收韭菜的陜西客商告訴記者,“這里的韭菜質量好,銷路寬,特別是色澤和味道多年來一直深受陜西人民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