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意 傾聽民聲
—— 劉長江縣長進村入戶調研“三農”工作

12月18日至19日,武山縣長劉長江、副縣長紀永安帶領政府辦、農辦、水利局、交通局、農牧局、新農辦、勞務辦等部門負責人,先后深入樺林鄉謝坡村、鴛鴦鎮茍家山村、龍臺鄉大莊村、城關鎮南峪村,就“三農”工作,特別是勞務經濟、群眾迫切需要政府辦理的實事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調查研究。
近年來,隨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民生問題的有力解決,武山廣大農村,尤其是川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農村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對山區投入相對比較少,山區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比較多。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不追風,不作秀,腳踏實地,志在為民”的執政理念,高度關注民生,傾聽民聲,體察民情,尊重民意,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廣大人民充分享有改革發展的成果,進而充分體現政策的普惠性,武山縣政府把關注“三農”問題的視角轉向了山區農村,把解決民生問題的重點傾向了困難地區,深入調研山區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以便確定2009年為群眾辦理的實事。

劉長江縣長每到一村都深入農民家中,親切地和農民群眾交談,關切地詢問他們“今年的收成怎么樣?”、“打工掙了多少錢?”、“家里現在有什么困難?”、“山區群眾最需要政府辦什么事?”,等等,并召集群眾進行座談,認真聽取廣大群眾對本村、本鄉及全縣各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詳細了解他們的迫切愿望。
當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山區田間道路較窄或不通,嚴重限制著發展生產時,劉長江縣長表示,為了切實減輕農村老人和婦女的勞動強度,解放出一批勞動力發展勞務經濟,改善交通條件發展產業,縣政府將把實施通莊、通田的“雙通”工程作為2009年為群眾辦理的實事之一,每年投資500萬元,力爭用3年的時間全部打通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山區的田間道路,并決定由縣交通局和鴛鴦、龍臺兩個鄉鎮負責,先行在鴛鴦鎮茍家山村、龍臺鄉大莊村、楊咀村開展試點。

在調研中了解到山區群眾務工收入比較好時,劉縣長鼓勵勞務經濟人要積極注冊公司,組織和帶領鄉親們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在鴛鴦鎮茍家山村調研時,當看到殘疾老人頡新女生活非常困難時,劉縣長一面要求鴛鴦鎮政府盡快解決老人的住所安全問題,一面拿出自己的200元錢送到老人手中,讓她買一些生活品和營養品,盡量把生活料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