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他山之石 強產業之翼
武山縣160名村黨支部書記赴山東壽光考察學習

5月7日,參加天水市第七期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題培訓班的160名武山縣村黨支部書記,重點參觀考察了以壽光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早晨六點半,學員們準時乘車前往壽光市,參觀了南澳綠亨農業有限公司西紅柿、菜瓜、辣椒等蔬菜新品種選育栽培基地。隨后,趕往“第十一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主展館,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種子種苗、肥料農藥、園藝設施、蔬菜瓜果、農副產品、地方特產、高新技術成果項目和其他相關行業產品,認真學習了各種新科技、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之后,前往桃子大王劉成德大棚拱棚“一邊倒”研究所,現場學習了“一邊倒”果樹栽培技術。在洛城鎮參觀了蔬菜配送中心的蔬選、包裝和運送流程。在壽光新世紀工廠化育苗廠參觀了育苗新技術。

中午,學員們前往中國特色經濟村——三元朱村,考察了新農村建設,觀看了“全國蔬菜之父”王樂義帶領群眾發展蔬菜致富專題片和三元朱村村史陳列館。之后,學員們考察了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并趕往青州市,參觀考察了江北最大的花卉基地——青州黃樓鎮花卉基地的十里花先街、百畝市場、千戶經營、萬畝基地的發展格局。
晚上八點,學員們認真聆聽了由濰坊市農委副主任、濰坊市農科院院長、農學博士刁家連所作的《濰坊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介紹》的專題講座。刁家連從濰坊市基本情況、農業產業化發展時期、縣區經濟發展模式,農業產業化發展措施等方面全面做了介紹,詳細講解了以諸城為代表的貿工農一體化模式,以壽光為代表的市場牽動模式,以安丘為代表的名牌產品帶動模式,以寒亭為代表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模式,以高密為代表的區域種養模式,以奎文為代表的農業觀光旅游模式和以科技示范園為代表的拉動模式等濰坊農業產業化“三大六小”發展模式,并將濰坊蔬菜產業與武山蔬菜產業進行了對比,提出了武山蔬菜產業發展要走國際市場的建議。

實地參觀考察結束后,5月8日上午,帶隊人員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在濰坊市接待中心圍繞蔬菜產業發展以鄉鎮為單位分組進行了討論。討論交流氣氛活躍,各村黨支部書記踴躍發言,感觸頗深。大家普遍認為,通過三天的學習考察,切實讓他們開拓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找到了差距,感受深,觸動大,收獲多。當地發達的市場體系、標準化的規模產業基地、配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靈活的體制機制,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推廣和思考。大家紛紛表示,絕不辜負市、縣領導的期望和本村群眾的寄托,帶著這次學習考察的成果回去以后,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緊密結合本村發展實際,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在蔬菜產業發展、土地流轉模式、特色優勢產業挖掘、生產技術引進、市場拉動、能人帶動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蔬菜產業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5月8日下午,參加天水市第七期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題培訓班的160名武山縣的學員們結束了在濰紡的學習考察。返回的路上,學員們交流討論,談體會,理思路,話發展,忘記了長途跋涉的疲倦,言語中充滿了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勇氣。5月9日下午,學員們安全抵達天水,圓滿完成這次學習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