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團在城關鎮清池村全國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考察
武山是蔬菜大縣,先后被命名為“中國韭菜之鄉”、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蔬菜標準園創建示范縣、全省蔬菜標準園創建重點縣。
3月19日,由黑龍江省農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忠林帶隊,省農委有關人員和哈爾濱、大慶、牡丹江和綏化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及農委主任組成的考察團,專程赴武山考察蔬菜產業發展情況。
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楊祁峰、農牧廳種植業處副處長李秀成,天水市農業局副局長王全保,武山縣長索鴻賓、縣委副書記馬越垠、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蘭倉寶、副縣長李曉東及省、市、縣其他相關人員陪同考察。

考察團在城關鎮清池村全國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考察
春暖咋寒,一場春雪悄然而至。考察團一行冒雪來到城關鎮清池村全國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觀摩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及產業規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了蔬菜生長情況,通過聽取匯報全面了解武山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科技提升、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情況,并表示將認真學習和借鑒武山蔬菜產業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促進黑龍江省蔬菜產業發展。
蔬菜產業是武山縣的一大主導產業。近年來,武山縣在省、市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縣委、縣政府按照“建基地、扶龍頭、活流通、創品牌”和“抓點、擴面、提質、增效”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縣域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自然資源優勢,采取政府推動、科技帶動、市場拉動、服務聯動、產業互動等措施,大力在渭河、南河、榜沙河、山丹河四大流域發展蔬菜產業。通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初步形成了日光溫室、普通溫棚、正茬菜和復種菜為主要類型的蔬菜產業發展模式,蔬菜品種日益繁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明顯提高,管理技術更趨完善,營銷渠道逐漸順暢,蔬菜產業已步入精細化發展軌道,呈現出快速、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良好勢頭,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至2010年底,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8萬畝,其中:日光溫室2萬畝,普通棚9萬畝,正茬地膜蔬菜7萬畝,復種6萬畝,總產量達到73萬噸,總產值6.8億元。蔬菜已成為武山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蔬菜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3%。韭菜、胡蘿卜、甘藍、西葫蘆、番茄、萵筍、洋蔥、蒜苗、洋芋等12類蔬菜和蠶豆、蕓豆、箭豆、扁豆、胡麻等21個產品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蔬菜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產銷一體化、流通信息化的發展格局。

考察團在城關鎮清池村全國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考察

查看塑料大棚蔬菜生長情況

查看塑料大棚蔬菜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