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力北順設施蔬菜基地一角
五年來,武山縣依托資源優勢、交通優勢和發展優勢,因地制宜,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蔬菜產業、建材業、勞務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進一步增強了武山縣跨越式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

城關鎮清池韭菜示范園一角
蔬菜產業是武山縣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全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年產量73萬噸,年產值6.8億元,蔬菜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3%。通過積極落實財政獎補資金500萬元,大力推進以“一園三區”為重點的蔬菜產業發展,加快渭河川道區10萬畝標準化設施蔬菜產業園建設,在蔬菜種植中以渭河及其支流川道地區為主,堅持大路菜和精細菜一起上、傳統品種和新品種同發展、順季栽培和反季栽培為互補、原菜銷售與深加工相結合,規模發展,不斷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已建成了以馬力、鴛鴦、高樓、灘歌等10多個鄉鎮為中心的胡蘿卜基地、洋蔥基地、韭菜基地、蒜苗基地、菜瓜基地和油菜基地。栽培的蔬菜主要有韭菜、蒜苗、萵筍、番茄、黃瓜、茄子、辣椒、西葫蘆、甘藍等30多個種類,優良品種200多個,先后認證了韭菜等21個國家A級綠色食品、9個有機食品,已初步形成了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產銷一體化、流通信息化的產業雛形。中央電視臺第四、七頻道記者先后深入武山,就武山縣建設全國蔬菜標準員創建示范縣、中國西部蔬菜產業強縣、天定高速(武山段)沿線及渭河流域10萬畝設施蔬菜標準園建設及西菜東調進行了深入采訪。

天水祁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運輸線
以水泥、機磚為主的建筑建材業占據全縣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分別占全縣工業經濟總量和規模以上工業的50%和80%。天水祁連山水泥異地改造項目通過省上審批,溫泉鉬礦詳勘步伐加快,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了全縣重點工業項目的順利實施,每年籌資500萬元,用于扶持地方工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有效調動了社會各界興辦企業的積極性。以面粉、“三粉”、豆瓣醬、蠶豆、食醋、白酒為主的食品加工業初具規模,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年加工面粉4萬噸、“三粉”1500噸、食醋達到2500噸,約占工業經濟總量的20%。以蛇紋巖(鴛鴦玉)、地熱開發為主的地質礦產業穩步發展,加工企業達到300多家,約占工業經濟總量的10%左右。以塑料、包裝、印刷、家俱和農藥、化肥為主的輕工業發展迅速,約占工業經濟總量的14%。

勞務輸轉
不斷培育壯大勞務品牌,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培育創建武山“線娘拾棉工”、“鴛鴦縫紉工”、“寧遠保安”、“水簾洞家政大嫂”等特色勞務品牌,彰顯勞務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促使勞務輸出向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繼續抓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指導鄉鎮勞務培訓基地開展“零距離”、 “菜單式”短期職業技能培訓,使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盡快掌握一技之長,及時找到就業崗位。加強勞務能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兩級勞務經紀人、勞務信息聯絡員的重要紐帶作用和組織協調作用,以形成全縣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攻堅、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確保全縣勞務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健全勞務服務體系。五年來,共輸轉勞務1.2億人次,勞務收入30多億元。

縣委書記張建杰接受央視記者采訪介紹蔬菜產業發展

省、市專家考察武山蔬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