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召開縣委十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
張建杰作縣委常委會工作報告 索鴻賓部署全縣經濟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2011年的工作,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振奮精神,乘勢而上,確保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奮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2月10日,武山縣召開縣委十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
縣委委員、縣委候補委員;縣紀委委員,不是縣委委員的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政府副縣長,縣政協副主席、秘書長;不是縣委委員、縣委候補委員的各鄉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鄉鎮長;縣法院、縣檢察院黨組書記,縣四大組織辦公室主任,縣委各部委辦、縣人大各工委、縣政府各部門(黨政)、縣政協各專委主要負責人,縣民盟、工商聯、人民團體主要負責人,駐縣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共19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縣委書記張建杰代表縣委常委會作了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去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形勢,明確提出了今年全縣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縣委副書記、縣長索鴻賓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經濟工作。

張建杰在報告中指出,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勵精圖治的一年。一年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搶抓發展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大力實施“11253”區域發展戰略,奮力拼博、真抓實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建設強勢推進、社會事業長足發展、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張建杰指出,今年全縣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跨越式科學發展的總目標,始終堅持農業立縣、工業強縣、商貿活縣、旅游富縣、科教興縣、生態靚縣,深入實施“11253”區域發展戰略,全面落實“十二五”發展規劃,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改變基礎條件,著力提升特色產業,著力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構建和諧社會,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推動富裕武山、生態武山、人文武山、和諧武山、魅力武山建設取得新進展,在打造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特色鮮明的關中——天水經濟區三級城市上邁出新步伐。
張建杰強調,做好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穩,就是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保持工作思路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市場物價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工業經濟增長,加快外引內聯,力爭我縣在全省、全市綜合實力排序中爭先進位,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好,就是要做到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區域發展協調和經濟結構優化同步推進,城鄉基礎建設和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同步加強,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好勢頭;快,就是要使主要指標保持較快增速和較大增幅。

張建杰要求,要全力以赴抓好今年各項工作。一要堅定不移地壯大優勢產業,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提升農業優勢產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極實施種子、植保、沃土、地膜覆蓋四大科技增糧工程,扎實推進“一園一線四片兩帶”蔬菜產業建設,進一步擴大武山蔬菜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確保順利通過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考核驗收;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全面加快縣工業園區建設進度,力爭天水祁連山水泥公司異地改造和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溫泉鉬礦開發利用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抓好鴛鴦玉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商標品牌培育工作,進一步壯大縣域工業經濟實力;打響文化旅游品牌,圍繞把水簾洞打造成全市兩個“百萬游客景區”之一的目標,不斷提高“祈福圣地•大福武山”和“西北最佳溫泉湯浴康體目的地”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旅游業成為拉動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完善商貿流通體系,大力實施“雙百”市場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推進洛門國家級蔬菜批發市場改造提升進程,高標準建設洛門蔬菜物流園區,加大城關、洛門、鴛鴦三大物流中心建設力度,做好武山韭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和武山旋鼓、祈福圣地的商標注冊,切實加大特色產品、優勢資源、地理標志的商標培育和保護力度。二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城鄉發展條件。加快大城區建設,抓好城區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和城市綜合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市規模容量和品位檔次;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彰顯產業優勢、引領農村發展、展示武山形象的金腰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三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建立新形勢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有效機制;加快開放開發步伐,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市場潛力大、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大項目。四要堅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改革,繼續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盡心竭力改善民生,認真辦好省、市、縣確定的民生實事,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信訪工作,繼續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市場秩序等“十項整治”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穩定、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五要堅定不移地抓好項目建設,為加快發展增強后勁。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力爭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和省、市計劃盤子;認真抓好項目謀劃、論證和儲備工作,認真篩選、論證和儲備一批能夠帶動全局、有較強支撐和輻射作用的重大產業項目,為爭取項目打好基礎;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確保在建的建得快、續建的接得上、新上的早開工。
張建杰要求,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強化措施,靠實責任,狠抓落實,強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要堅持不懈解放思想。堅持把解放思想貫穿于發展的全過程,著力營造大膽想、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不折騰、不退縮的良好氛圍,通過思想大解放推動全方位大開放,以全方位大開放推動武山大發展。二要加強領導干部能力建設。準確把握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深入學習中央和省市最新出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當前尤其要重點學習研究國家和省上關于宏觀經濟、產業發展、文化建設、扶貧開發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把上級精神與武山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準確把握國家和省上的投資導向,有針對性地做好對接工作,切實增強把握先機的敏銳性、謀劃項目的前瞻性和推動發展的創造性。三要強化基層黨建工作。堅持“四用四不用”的用人導向,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貫穿到選人用人的全過程,重視在基層一線、在抓落實過程中、在復雜的環境中培養和選拔干部,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會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隊伍。四要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堅持不懈地抓好作風和效能建設,牢固樹立服務發展的理念,積極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以實際行動創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五要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十七屆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廉政文化“六進”活動,始終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真正以良好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六要嚴格落實考核評價。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對工作的領導和指導,以責任落實促進工作落實。七要盡心凝聚發展合力。全縣各級黨政組織要更加嚴明政治紀律,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堅決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努力形成步調一致抓工作、全力以赴促發展的整體合力。

索鴻賓在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2011年,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效益趨好、基礎加強、民生改善、亮點凸顯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2012年是黨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黨代會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全縣上下要按照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和縣委張書記講話要求,按照縣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充分利用好當前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政策疊加的機遇期、奮力跨越的轉型期,切實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奮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
索鴻賓要求,一要搶抓政策疊加機遇,著力抓好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強項目規劃、論證、儲備;著力抓好項目實施,切切實實讓已到位項目早日建成、發揮效益;廣開渠道招商引資,“借船出海”、借力發展,精確招商、高效招商,招大商、大招商。二要加強主導產業建設,著力促進農業轉型農村發展。狠抓蔬菜主導產業建設,不斷提升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全面搞好農業生產;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三農工作發展水平;大力推進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努力打造彰顯產業優勢、引領農村發展、展示武山形象的“金腰帶”;抓好扶貧開發等工作,切實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三要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著力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抓好工業項目建設,為縣域工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縣工業園區建設,努力創建市級重點工業開發區;扶持工業企業發展,不斷提升武山工業產品的競爭力。四要大力發展商貿旅游,著力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商貿經濟發展,不斷完善市場流通體系;著力培育旅游優勢,進一步打響“祈福圣地·大福武山”旅游品牌,加強宣傳推介,不斷增強武山旅游的吸引力。五要突出中心城鎮帶動,著力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強力推進大城區建設,努力營造最佳宜居城市環境;全面推進小城鎮開發,走出一條小城鎮因地制宜發展的路子;加強城鎮綜合管理,全力維護城鎮發展的良好環境。六要強化財稅金融工作,著力為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努力增加財稅收入,切實增強縣級財政的自我發展能力;保障財政重點支出,提高公共財政保障能力和社會效益;加強基層財政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積極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七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大力建設特色文化大縣,不斷提升武山的地域文化水平和文化軟實力;協調推進科技、環保等工作,扎實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八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實事辦理力度,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著力促進城鄉群眾增收;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城鄉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入推進十項集中整治和“平安武山”建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縣委副書記蔣小麗主持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