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抓手,緊緊圍繞“11253”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先鋒引領”行動,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多點開花,整體推進,注重打好“五張”黨建工作牌,開創黨建工作科學化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是注重打“素質提升”牌,抓班子、帶隊伍。樹立“圍繞發展用干部,用好干部促發展”的理念,重點從致富能手、轉業軍人、回鄉知識青年等先進群體中選拔49名“一好雙強型”村黨支部書記。同時,采取“兩推一選”等辦法,選拔一批“雙帶”型優秀人才進入村級班子,為轉型跨越、富民強縣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依托縣鄉黨校加大對村干部集中培訓力度,舉辦培訓班85期,培訓村干部3045人(次)。全面落實村干部“一定三有”,足額兌現村干部報酬,不斷完善《武山縣村干部考核辦法》,對村干部進行科學考核,組織開展“十佳”雙帶創業型村干部評選活動。

二是注重打“基礎保障”牌,抓投入,建陣地。從2008年開始,每年縣財政投入40萬元,對85個建設標準較低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了改擴建。今年,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40個。每年縣財政投入30萬元,以“六有”標準,配套辦公設施,規范村級陣地,目前全縣已規范化管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46個。全面推行鄉村“一站式”便民服務,先后在15個鄉鎮建立了政務服務大廳,在10個社區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在300個村建立了村級便民服務點,通過集中式辦公、并聯式審批、全程式監督、開放式接訪,創出了一條便民服務新路子。

三是注重打“黨建示范”牌,抓典型,創品牌。緊緊圍繞“一線(天定高速公路武山沿線)三片(南河流域、榜沙河流域、山丹河流域)百村”創建目標,突出蔬菜、玉器、加工、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抓創建,積極探索出了“建點-連線-成片”的黨建示范點建設新路子。武山縣把示范點創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今年以來,籌措資金500多萬元,重建了灘歌鎮代溝、咀頭鄉黨口等25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同時,選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8個鄉鎮、50個村、5個社區、8個非公有制企業為省、市、縣三級示范點創建對象,使示范點創建更具代表性,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示范網絡格局。

四是注重打“晉位提升”牌,抓整頓,強組織。扎實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全力落實“12個一批”的整改措施,確保了后進黨組織整頓轉化、晉位提升。大力實施“一個支部一名年輕黨員”計劃,同時全力整改問題209個。積極探索黨組織設置方式,先后將1個行政村升格格為黨委、7個行政村、14個鄉鎮機關、16個學區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在產專業協會和產業園區中建立黨支部10個,在自然村、鄉鎮辦所建立黨支部38個,在學校和鄉鎮衛生院中建立黨支部39個,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得到了健全和完善。
五是注重打“機制創新”牌,抓規范,建機制。制定了目標管理、責任追究、“雙聯”工作等五項制度,建立了“財政統籌、爭取項目、黨費補貼、基層配套”相結合的基層黨建工作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從2008年開始,縣財政每年投入100萬元,縣管黨費每年拿出25萬元,作為基層黨建專項經費。不斷健全完善“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上臺階、上水平。(通訊員 羅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