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楷模之十二
誠信經營 真實做人
——記沿安鄉勤勞誠信個體經營戶白忠蘭

地處南部山區的沿安鄉,是武山縣最偏遠的鄉鎮。她,艱苦創業,辛勤勞作,摸爬滾打十幾年,成了南部山區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她,拾金不昧,面對巨款毫不動搖,急忙送還失主的事跡,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她,在創業的致富路上,常年幫助鄉親,回報社會,贏得了群眾的一片贊譽……她,就是武山縣首屆道德模范、沿安鄉勤勞誠信的個體經營戶白忠蘭。
艱苦創業奔富路
白忠蘭,女,漢族,初中文化,39歲,是武山縣沿安鄉一名普通的百貨經營戶。
走進沿安鄉,經人指引,遠遠的就看見了街道上最氣派的百貨商店,寬大而嶄新的招牌和玻璃擦得明亮的窗戶,無不顯得這家老板的勤奮持家和善于經營。在一個30多平方米的店鋪內,白忠蘭正在熱情的招呼著絡繹不絕的顧客。
整個下午,來往購買各種用品的群眾進進出出、絡繹不絕,白忠蘭一邊照顧著生意,一邊靦腆而簡單的和記者說話,直到問起她的生意經,她的話才多了起來。
她原是一名沿安鄉的供銷社職工,2002年8月下崗了,當時她只有29歲,雖然當時是單位的工作好手,但是還是被迫接受了失業的現實。面對挫折,她顯得很灰心喪氣,但為了支撐起上有小、下有老的一個大家庭,她努力的嘗試了各種生計,卻一時還找不著致富的門路。
想來想去,她去和丈夫商量,提出想繼續自己在供銷社干營業員的老本行,打算在沿安鄉街道上開一家個體百貨商店,一來也有點小收入,二是也為街坊鄰里提供各種貨真價實的小百貨,三是自己本來就熟悉這一個行當,進貨、批發、零售自己都得心應手,要是兩人能先湊點錢先把店給開起來,在經營方面不怕自己能虧大本。
丈夫倒是很支持她,但是苦于家里沒有資金,丈夫便出主意說:“那咱們先找親戚、街坊借一借!看能不能先湊一點布置一個門面,然后你再去找你現在在洛門開批發部的熟人先佘上一點貨,咱們先賣著看,要是生意好三四年就能還上了。”
白忠蘭說干就干,沒過多久,一個小百貨商店就在沿安鄉的一個小街上開業了,這是沿安鄉開張的第一個百貨商店,也是沿安鄉第一個辦理工商執照和納稅登記證的個體戶。
憑借在供銷社工作的經歷,她經營起來得心應手,更是堅持兩條經營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質量,絕不經營假冒偽劣、過期失效商品,保證所售貨物貨真價實;二是誠信經營、禮貌待人,從不坑蒙、欺騙顧客,做到童叟無欺。
沒過幾年,生意日漸興隆,他們不但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小兩口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積蓄,后來又將原沿安鄉供銷社的倉庫和店面盤了下來,將生意不斷做大做強,到如今,他們成了沿安鄉首屈一指擁有資產80多萬的百貨經營戶。

拾金不昧傳佳話
2009年的臘月,時逢沿安鄉逢集的一天,白忠蘭早早的就打開了店門,打掃衛生、清點貨物、擺貨上架。
農村臘月逢集可非比尋常,十里八鄉的老百姓為了過上一個歡歡喜喜的新年,都要到集上去置辦豐盛的年貨,從天還沒大亮,南來北往的人就會擠滿街上的大小店鋪,急切的搶購著自己需要的貨物,到了下午,路遠的老百姓就已經踏上了回家的山路,白忠蘭忙碌了大半天,見這會兒店里沒有人了,就累的坐在凳子上休息一小會。
這時,一個60多歲的老頭背著一個大背兜踏了進來,原來是汪莊村的周老漢來忠蘭商行為他兒子準備婚宴用的煙酒,白忠蘭熱情地幫他置辦了東西。
在周老漢結完貨款走后,白忠蘭發現地上有一個很舊的手帕,好像包著什么東西,她撿起來打開一看,心里頓時咯噔一跳。
原來這個手帕里竟然包著厚厚的一沓錢,她心想:“這可不得了,誰把這么多的錢不小心丟了,這少說也有幾千塊錢,普通人家丟了數額這么大的一筆錢,得靠種多少畝地、打多少工才掙的來呀,換做是我也要掙好幾個月呢。”
“得趕快收起來找到失主啊!”她趕快回想起今天所有來商行里的每一個顧客。
想了半天,覺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剛才來的那個老人家,因為在他之前半天沒有人來,她還坐在凳子上看了地上也沒發現有一個手帕,所以一定是剛才來的那個老漢落下的。
而剛才聽老漢說,他是給兒子辦置婚宴用的煙酒,我得快去打聽一下,看最近鄉上有那個村子有小伙子娶新娘。于是她將這個手帕包好放在自己的抽屜里,顧不得臘月里的生意,關上了店門去找街坊多方打聽。
到了旁晚,她終于打聽到老漢是離這里幾里地的汪莊村的,于是把錢一清點,總共5000多元,馬不停蹄的踏著幾里山路,趕在當天晚上將錢原封不動的送到周老漢家中。
當她走進周老漢家的時候,周老漢家燈也沒有開、飯也沒有做,要知道這5000多元是周老漢打算給兒子娶媳婦辦婚禮的錢,現在距婚禮還有兩三天,但是沒錢沒有了,席酒都辦不了,家里的新媳婦都娶不來了!
全家人心急如焚,又絲毫沒有辦法,全部坐在屋里生著悶氣。
白忠蘭進門一看,發現就是今天來她店里賣過東西的周老漢,急忙問他:“老漢家,你是不是把錢丟了,我給你拿著來了。”
周老漢激動的竄下了炕說:“哎呀,真的嗎?天底下還是好人多啊,我都不知道把錢丟到什么地方了,你就給我送上來了,真是謝天謝地啊”。
白忠蘭把用手帕包著的錢送到老漢手中,叫周老漢當面清點,周老漢一數是5000多元,說:“就這么多,沒有少,這多虧遇見你這個好人,不然我給兒子今年就娶不上媳婦了。”“快去下幾碗面,讓街上的親戚吃上點飯。”又急忙給自己老伴招呼說。
白忠蘭連忙謝過,說:“我就是怕耽擱事情,就趕著給你拿上來了,現在物歸原主,我也就放心了,你們也就抓緊去辦婚宴吧。”說完連飯也沒吃,就辭別周老漢一家,急急忙忙往家里趕了。
從今往后,周老漢一家購買大小百貨就專門找白忠蘭去買,見到白忠蘭也格外的客氣,而白忠蘭也特別高興,算是結識了周老漢一家一門好“親戚”。
致富不忘鄉親們
白忠蘭的口頭禪是:“你對人好,人就對你好,做生意就講究一個誠信。”每一個走進忠蘭商行的顧客,都感受得到她用真誠凝注的微笑,用行動表現的樸實。
由于她經營有方、童叟無欺,所銷售的商品貨真價實,十幾年來,她的商行總是顧客盈門,生意十分紅火。而從事個體經營的第一天起,白忠蘭就牢固樹立了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的意識,十幾年間她從未借故不繳或少繳稅款,更未弄虛作假、偷逃稅款,成為一個廣大納稅人學習的楷模。同時,她還協助縣地稅局義務宣傳國家的稅收法規和政策,在當地納稅人心中樹立起了較高的威信。
雖然致富了,但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常常惦記著需要幫助的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鄉黨委、政府組織干部職工為災區捐款,白忠蘭聽到消息后馬上動員沿安鄉的個體戶來鄉政府捐款,她本人當時就捐了5000元。沿安鄉愛心助學協會成立以來,她總是為家鄉的貧困學子捐款。像這樣,她致富思源、反哺社會的例子很多,樁樁件件都記載著白忠蘭一顆博大愛心。
2013年初, 武山縣評選了十名首屆道德模范,經過層層投票推選,白忠蘭很榮幸地登上了領獎臺。面對這崇高的榮譽,她謙遜地說:“我就感覺人就應該這么做,我也是實實在在過日子,沒做出多少好事,根本沒有想到能得獎,比我優秀的人還多得很,你們應該多去表揚表揚他們”。
這就是武山縣山溝溝里面一個勤勞誠信的個體經營戶,一個熱情善良的農村大姐的真實寫照,她用她的半生詮釋和體現了一名農村普通生意人勤勞致富的精神風貌和純潔高尚的道德情操。(祿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