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牽玉帶 鄉鄉通坦途
——武山縣通行政村、通產業區道路發展紀實

夏秋時節,行走在武山大地,昔日寂靜的大山處處呈現著火熱的公路施工場景,一條條嶄新的水泥路猶如一條條玉帶通向偏僻山村,一條條致富路不斷向前延伸……
截止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557.0公里,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給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多重效應。

真心為民鋪坦途 助推經濟大發展
“路縱橫,村向榮,房前屋后飄彩虹……”成為如今武山農村真實寫照。
如今的武山,無論從城區到農村、從干線公路到鄉村公路,通達深度明顯提高,通行條件明顯改善,路網結構逐步完善,區位條件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武山縣交通運輸局在省、市主管部門大力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按照“構建骨架、打通出口、輻射鄉鎮、延伸農村、完善網絡、提高等級”的發展思路,依托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全縣已建成227個行政村61條280.55 公里通村水泥路,建成各類產業道路107條82.94公里,助推武山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小康路上架“金橋” 菜鄉路上菜溢香
素有“蔬菜之鄉”的武山大地,無論在川道蔬菜園區,還是在山區旱作農業示范區,總能看到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縱橫交錯、連接成網,再加上迎面撲來的涼風中夾雜著各類蔬菜香味,真是沁人心鼻,美不勝收。
為加快全縣蔬菜產業發展,提升園區檔次,降低運輸成本,縣交通運輸局先后實施了山丹鄉周莊蔬菜示范園區、馬力鎮北順蔬菜示范園區、馬力鎮付門蔬菜園區等通產業水泥路。同時,為了發展山區旱作農業生產,科學規劃,修建了聯網度高、帶動作用大的溫泉東梁公路和四門西梁通暢工程(水泥路)等旱作農業局域產業道路,為麥后復種菜瓜、架豆王等旱作農業生產,農產品外銷提供便捷的交通條件。全縣已建成通產業道路107條82.94公里,真正達到了帶動農村發展,實現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
田間地頭,看著商販將一輛輛裝滿蔬菜的車輛從產業水泥路駛向各地市場,把豐收的喜悅帶向遠方,菜農們按耐不住內心激動,在夕日余暉中黝黑的臉上蕩開一波波欣慰笑容……

打通旅游景區路 揭開旅游新面紗
武山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卻一度因道路不暢、信息閉塞,旅游資源得不到更好開發利用,許多文物古跡、名勝景點不能進入更大、更廣闊的市場。
為了盡快打通旅游景區道路,揭開旅游產業發展新面紗,武山縣交通運輸局依托不斷發展的公路交通,相繼建成水簾洞道路、木梯寺道路、慈云寺道路、溫草公路、城沿公路等多條重點旅游道路,隨著這些旅游道路的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點世界第一摩崖浮雕水簾洞拉梢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木梯寺,臥牛山、老君山省級森林公園,西北最佳康體湯浴目的地—武山溫泉,以及草川大草原、慈云寺等一大批馳名省內外旅游景點進入人們視線,受到了各地游客的青睞,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旅游產業的發展。
城鄉奏起和諧曲 鄉村公交正當時
一條條新建的鄉村道路猶如一行行整齊排列的樂譜,一輛輛鄉村公交如同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出動人心弦的和諧樂章。
看,那一輛輛鄉村公交正載著農民的歡聲笑語從村子駛入城鎮,一輛輛農用貨車裝滿豐收的喜悅正在水泥路上歡快馳騁……
隨著武山縣農村公路里程不斷增加,路況的好轉,通行政村水泥路輻射面不斷擴大,給農村客運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鄉村公交逐年增長,從先前通往各鄉鎮的幾輛班線客車,發展到今天通往全縣15個鄉鎮的46條鄉村公交線路,206輛公交車。農村客運、貨運、物流市場的日益繁榮,在極大的方便了農村群眾安全出行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了城鄉距離的不斷拉近。(通訊員 柴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