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種精神 切實轉變作風
——馬勤學帶領縣直部門負責人開展教育實踐主題活動

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增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4月15日,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帶領縣政府辦、財政、教育、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畜牧、蔬菜、城建、人社、衛生、文廣、環保、農發辦、發改、民政、國土、旅游、扶貧等部門負責人,先后來到武山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和鴛鴦鎮麻山小學,瞻仰長征舊址、緬懷革命先烈,現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基層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

武山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鴛鴦鎮頡門村,是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和九十二師于長征途中途經武山(1936年8月23日至10月8日)時建立的武山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建立伊始,便在武山大地撒下了革命火種,引導著武山人民在紅軍精神的引領下,以昂揚的斗志和頑強的精神在建設美好武山的征途中開拓前進;鴛鴦鎮麻山小學是一所位于大山深處的六年制完全小學,現有教師四人:校長麻金代,今年60歲,教師丁勤生、麻天明、成東運,年齡分別為59歲、57歲、24歲。他們數年如一日扎根深山辛勤耕耘,在大山深處撐起一所學校,為山區孩子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在武山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馬勤學一行認真聆聽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感人故事,現場觀看了革命故居舊址和先輩遺物,深切緬懷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在鴛鴦鎮麻山小學,馬勤學一行與麻山小學教師圍坐一起,對照無產階級革命先烈艱苦奮斗和麻山小學教師無私奉獻精神,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深刻查擺自身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各自提出了整改意見。
活動中,馬勤學指出,政府工作歸根結底就是服務群眾,要做好工作,必須做到心系群眾、做到一心為民。心中有沒有裝著人民,老百姓心中自有桿秤,只有很好的融入基層群眾,處處為百姓考慮、勤政愛民、無私奉獻,才能得到群眾們認可與擁護。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站穩群眾立場,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把解決群眾期盼和要求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果的第一標準,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使教育實踐活動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認可,進而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馬勤學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從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中汲取不竭動力,為促進全縣各領域發展付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要認真學習基層教師無私奉獻精神,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廣大基層教師講奉獻不求索取,講艱苦不圖安逸,講奮斗不計名利的精神,深刻查擺自身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認真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艱苦奮斗的精神,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切實增強公仆意識,破除特權思想,與廣大群眾同甘共苦,牢固樹立艱苦奮斗的意識和精打細算過日子、齊心協力干事業的思想,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投入到建設美麗武山的實踐中,推動全縣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通過活動,大家心靈受到了觸動,靈魂經受了洗禮,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凝聚了思想認識,為今后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各項工作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大家紛紛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歷經艱苦浴血奮戰,創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廣大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為鏡,為當前工作狀態、奮斗精神打打針、治治;要以扎根大山深處,默默耕耘的基層教育工作者為鏡,為當前思想認識、行為作風擦擦臉、出出汗。要踏實做好工作,認真干好實事,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促進本部門工作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