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全面總結和展示雙聯行動開展兩年多來的經驗及成就,縣委雙聯辦與信息中心聯合推出“雙聯進行時”系列報道,以激發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斗志,為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雙聯進行時·村級示范篇】
破解難題惠民生 為民富民奔小康
——省委辦公廳扎實推進北順村 柴莊村雙聯工作

馬力鎮北順村、柴莊村是省委辦公廳的聯系村。全省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省委辦公廳緊盯為民富民宗旨,圍繞雙聯“六大任務”目標,從群眾最關心、需求最緊迫、見效最直接的重點、難點問題著手,先后協調和投入幫扶資金、實物共2863.65萬元,為聯系村群眾興辦了17項惠民實事,使聯系村突破了發展瓶頸,夯實了發展基礎,幫扶工作取得了切實成效,加快了聯系村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其中,北順村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26元,為全縣雙聯行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轉變傳統觀念,群眾致富信心明顯增強。雙聯行動中,省委辦公廳以促進聯系村群眾解放思想、轉變陳舊觀念為重點,著力培育了聯系村群眾脫貧致富能力。一是按照省委王書記指示,為聯系村確定了“圍繞一個目標、重視六個結合、制定一個計劃、完善兩個組織、夯實三大基礎”的發展思路,為群眾脫貧致富指明了方向。二是經省委王書記牽線搭橋,北順村與福建南安市蓉中村締結為友好共建村。同時,選配30名優秀青年到蓉中村考察學習,為推動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培育富民產業,群眾增收渠道明顯拓寬。兩年多來,省委辦公廳以實現聯系村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以促進聯系村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抓手,實施了富民產業培育工程。一是協調惠農貸款120萬元,在北順村新建日光溫室100座、改造舊棚25座,在柴莊村建成設施蔬菜棚60座。二是投入57.6萬元,建成了3000畝的麥卜梁核桃園。三是組建了蓉順投資公司,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和2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并為柴莊村養殖戶捐助了80頭良種豬。四是協調指導北順村建成了北順村小微企業創業園。五是先后注冊“紅民”牌蔬菜、“北順”牌黃瓜,擴大了北順蔬菜知名度。通過多項幫扶措施,進一步拓展了群眾增收渠道。

破解瓶頸制約,農村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在雙聯行動中,為破解聯系村發展瓶頸,省委辦公廳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和力量,為聯系村實施了一批基礎項目。一是協調資金450萬元,建成麥卜梁提灌工程;捐款4萬元維修了老化的柴莊村機井。二是建成北順村麥卜梁產業路20.8公里并栽植了行道樹;投資30萬元硬化柴莊設施蔬菜園區產業路800米。三是為協調水利項目資金123萬元,建成了2公里的北順村麥卜溝堤防工程。四是協調資金1950萬元,實施了麥卜自然村異地搬遷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40戶新農宅主體工程,水、電、路等配套設施正在完善中;二期60戶新農宅工程目前正在進行征地等前期工作。通過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一些長久以來困擾聯系村發展的難題,為聯系村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強化民生保障,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在幫扶工作中,省委辦公廳將解決群眾民生困難、完善聯系村社會保障體系作為雙聯工作重點,力所能及地為聯系村群眾興辦了一些民生實事。一是協調資金建成北順村幼兒園,為北順初中困難學生發放價值0.9萬元的書包500個。二是幫助建成北順村衛生所,并為北順村55戶聯系戶送去價值5500元的母親郵包;在柴莊村開展義診活動,為困難戶解決醫療資金25萬元。三是為柴莊村聯系戶送去慰問金0.8萬元。四是捐助27萬元,幫助柴莊村成立了村民互助合作社。同時,省委辦公廳還為馬力鎮王門村村陣地贈送了價值6900元的辦公椅69把。這些實事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聯系村群眾的當前困難,促進了聯系村民生保障體系快速完善。
加強村級黨建,基層組織效能明顯提升。為促進聯系村發展長效機制,在北順村探索建立了“服務型黨委+特色型黨支部+產業型黨小組”發展模式和“8+2”村級綜合服務模式、“設崗定崗+星級管理”黨員教育管理模式、“村黨委+村委會+村監委”村級民主管理運行模式、“北順村+蓉中村”雙聯致富共建模式等五種新模式。指導聯系村村陣地規范運轉,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成為引領聯系村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堡壘。

關注精神文明,鄉風民風明顯提升。在省委辦公廳的得力幫扶下,聯系村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精神風貌發生了深刻變化。村頭巷尾少了閑逸懶散的氣氛,蔬菜大棚里滿是流著汗水忙碌的身影。農閑時候,整潔寬闊的村文化休閑廣場上,村民們或載歌載舞,或踢腿健身,休閑娛樂活動更多。村里少了以前賭博吵架、酗酒鬧事的嘈雜聲,人與人之間多了笑容、多了友善、多了互助。聯系村經濟發展了,群眾受益了,生活更加美滿了,出現了一幅昂揚向上、和諧文明的鄉村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