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康莊道 致富奔小康
——武山縣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紀實

(2014年1月7日,中央及省市新聞媒體聚焦武山農村公路建設)
初夏的驕陽下,武山縣的各個蔬菜產業園,一輛輛大貨車從水泥產業路駛過,滿載著菜農們豐收的喜悅奔向全國各地的大菜場。山丹鄉周莊村黨支部書記周正林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說:“過去下地,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產業路修通之后,無論晴天雨天都能把蔬菜運輸出來,我們再也不愁蔬菜銷售了。”
近年來,武山縣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在省、市領導和交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完善規劃、創新機制,大力實施通鄉、通達、通暢和農村“雙通”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國、省、縣道為主框架,通鄉公路為樞紐,通村公路為補充的“五縱四橫”公路交通網絡。特別是被確定為全省扶貧攻堅交通先行省級試點縣以來,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監督下,順利完成了年度項目建設任務。截至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557公里,其中農村公路2187.6公里,15個鄉鎮全部通柏油路,291個建制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

通村坦途通民心惠民生
如今的武山,無論從城市到農村、從干線公路到鄉村公路,通達深度明顯提高,通行條件明顯改善,路網結構逐步完善,區位條件進一步提升。
武山縣按照“構建骨架、打通出口、輻射鄉鎮、延伸農村、完善網絡、提高等級”的發展思路,依托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全縣已建成291個行政村476.5公里通村水泥路,助推武山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咀頭鄉元樹至北大路道路硬化施工現場,機聲隆隆,施工場地一派繁忙,工人們正抓緊時機趕進度。咀頭鄉元樹村的出行難一直困擾著當地群眾,也給當地農業農村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此條道路的全面硬化,不僅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還將加快當地的農業發展和方便農產品的外運。
位于北部山區的榆盤鄉搶抓扶貧攻堅和雙聯行動的機遇,硬化關兒至鐘樓至水簾洞道路2條12公里,目前該工程正穩步推進。這2條公路的建成,將進一步促進榆盤洋芋產業的發展,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

公路建設帶來多重效應
車杜公路全長9.8公里,受益5個村3萬多人。該公路的建成不僅加快了沿線物流信息的流通,更使農民種植、養殖業的觀念得到了轉變,資源優勢得到了合理開發利用,農副產品的商品率不斷提高,蔬菜產業得到較快發展,極大地拉動了天定高速沿線10萬畝蔬菜產業帶迅速發展。
車杜路沿線出產的周莊西瓜、車岸韭菜遠近聞名,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公路建成后僅周莊村蔬菜種植面積就由原來的1000畝,增加到現在2700多畝,蔬菜已真正成為沿線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同時這條公路帶動新農村、雙聯示范村建設,以及礦產資源、玉器加工等產業發展。以這條公路為軸,先后建成周莊村、渭河村、車岸村等一批新農村和雙聯示范村;A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全縣新農村建設和雙聯行動有效開展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對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山丹鄉邱家峽一帶,蘊藏大量的“鴛鴦玉”礦,是遠近聞名的“玉器之鄉”。
鴛鴦玉的開發加工是該區域內又一特色主導產業,依托資源優勢,車川村、車岸村等村開發出玉器加工系列產品。村民們說,車杜路的貫通為玉器產品外銷搭起了橋梁,使玉器年產值達到6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多元。車杜路地處武山農村經濟發展的軸心地帶,隨著公路的貫通,該區域成為縣城周邊帶動全縣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點,也成為展示武山形象的重要窗口。武山縣著重從治理“臟、亂、差”,抓好公共秩序整治、環境衛生整治和交通秩序整治著手,全力做好公路沿線的綠化、美化工作,建成周莊村、車岸村等村級群眾文化廣場,沿線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活動,改善了生活環境,形成了文明的生活風尚。

產業路鑄就致富“金腰帶”
為加快蔬菜產業發展,提升園區檔次,降低運輸成本,武山縣先后實施了城關鎮清池全國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山丹鄉周莊蔬菜示范園區、馬力鎮北順蔬菜示范園區、馬力鎮付門蔬菜園區的產業水泥路。同時,為了發展山區旱作農業生產,科學規劃,修建了聯網度高、帶動作用大的溫泉東梁公路和四門西梁通暢工程(水泥路)等旱作農業局域產業道路,為麥后復種菜瓜、架豆王等旱作農業生產,農產品外銷提供便捷的交通條件。現已建成產業道路107條82.94公里,真正達到了帶動農村發展,實現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
新修的田間道路像金色的腰帶一樣環繞在大山之間,長4.5公里、寬5米,一縱四橫的田間道路交織在一起,為四門鎮的四門、蘭屲兩村2000余人的出行和生產編織了新的希望、新的夢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武山縣人大機關的黨員干部多次深入四門、蘭屲兩村調研,為道路建設協調資金16萬元,該產業路的修通為四門、蘭屲等村群眾在淺山地區擴大架豆王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提供了有力條件,進一步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渠道。

高標準道路建設確保群眾安全出行
隨著縣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中等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縣城至洛門快速干道的建成迫切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快速公交?h運管局通過多方調研,與天嘉武山客運公司協調,將原縣城至洛門城鄉公交線路進行運力調整,抽調14臺車在快速干道開通縣城至洛門快速公交,全程運營時間為20分鐘,提高了群眾出行效率。快速公交線路的運營標志著縣城至洛門距離進一步縮短,兩地群眾出行更加便捷,為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戰略奠定基礎。
武山縣積極推進城鄉客運發展,按照路、站、運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將客運停靠站與農村公路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基本做到了公路修到哪里、客運站點就建設到那里、班線車輛就通到那里,全縣鄉鎮通班車率已達100%,直接受益群眾達32萬人。隨著農村公路里程不斷增加、路況好轉,通行政村水泥路輻射面不斷擴大,給農村客運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鄉村公交班線及通車里程逐年增長,從之前通往鄉鎮的幾輛班線客車,發展到今天通往全縣15個鄉鎮的46條鄉村公交線路、206輛公交車。農村客運、貨運、物流市場的日益繁榮,極大地方便了農村群眾安全出行的同時,進一步拉近了城鄉距離。
一條條新建的道路像長卷一樣在武山大地不斷延展,淳樸善良的武山人民正在這條條大路上用勤勞和智慧繪就一幅幸福和諧充滿希望的夢想畫卷。(文:韋晨燦 柴小明 配圖:武山縣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