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山縣不斷創新工作機制,采取五項措施,全力加快蔬菜設施棚改造。目前,全縣蔬菜設施棚改造進展順利,已累計購進建棚鋼材800噸,完成大棚改造500畝,其中投入生產200畝。
一是加大項目整合,增加資金投入。積極向國家和省、市申報項目,整合發改、財政、扶貧、交通、水利、農業等部門涉農項目,將項目和資金向鋼架大棚改建區域傾斜,集中資源,多元投入,保障建設資金。同時,協調金融機構積極向農戶貸款,有效減輕了群眾經濟負擔,確保了鋼架棚新改建工作順利推進。

二是強化示范帶動,循序漸進實施。按照“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發展思路,優先改造基礎條件好、群眾積極性高、設施較為老化的區域,結合市級農業農村工作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積極打造千畝示范點和五百畝示范點。目前,孟莊示范點已初具規模,石嶺、韓川等示范點正在建設,通過示范點的示范帶動,全面推進了全縣設施棚改造提升工作。

三是夯實基礎設施,完善布局規劃。圍繞實現“規模發展、科學高效、便于生產、示范帶動”的目標,以渠路配套為框架,將改造區域進行總體規劃,大力實施產業路、渠建設工程。在群眾建棚積極性高的行政村,在征得群眾同意后,將土地進行整合,統一規劃建設,有效節約了土地;對群眾不愿意進行整合或流轉的地方,按照“種植區域基本不變、分散地塊相對集中,原有面積保持不減、農戶產權保持不變、地少農戶流轉租種、不種農戶流轉出租”的原則建設,路渠所占土地,分戶均攤或進行補償。至目前,已在設施棚改造區域新修產業路20多公里,襯砌灌渠30公里。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動員改造。針對群眾接受程度不高、習慣作務舊式大棚等問題,由縣蔬菜局牽頭,組織各鄉鎮改造區域的群眾分批到縣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甘谷縣磐安設施蔬菜基地進行實地參觀。積極組織縣鄉兩級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采取宣傳講解、發放資料、集中培訓等方式,大力宣傳鋼架大棚的優勢、搭建技術和建成后的經濟效益,幫他們算細每一筆投入、產出帳,激發群眾改建大棚的積極性。

五是創新工作機制,加快改造進度。按照因地制宜、便于群眾接受和降低成本的原則,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山丹鄉,由政府牽頭引進鋼架大棚建設企業,并示范多種棚型,由群眾自愿選擇企業和棚型,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洛門鎮,由政府直接從鋼管生產企業購進材料并按照群眾要求進行加工,極大降低了成本,群眾承擔部分降至9元/平方米;城關鎮,政府將河灘地塊進行流轉,重新填埋肥土,統一進行設施棚建造,并制定優惠政策出租給本村群眾進行種植,讓閑置河灘地變成了“金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