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確保”打通貧困村“最后一公里”
——武山縣再投入2000萬元解決精準扶貧資金難題

為了進一步破解精準扶貧資金短缺“困境”,著力補齊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在先前積極籌措2000萬元資金集中實施貧困村組道路砂化的基礎上,緊盯死角,逐項攻堅,再次投入2000萬元用于貧困村組巷道硬化、排除危舊墻體安全隱患、安全飲水工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打通到貧困村“最后一公里”。
確保村貌有改變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武山縣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重要舉措,聚力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縣委、縣政府在認真調研、走訪,充分尊重群眾發展意愿,及時做出科學決策,在籌措2000萬元資金,用于15鄉鎮74個貧困村的162個自然村383公里通村道路砂化的基礎上,將再次追加投入1000萬元,專項用于全縣15個鄉鎮貧困村組巷道硬化、排除危舊墻體安全隱患、垃圾處理等貧困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生產生活問題
確保群眾有水吃

精準扶貧,就要把“扶貧之水”澆到最旱的“莊稼”上。榆盤鄉四寺彎、楊河鄉大松嘴等20個貧困自然村,長期以來由于自然條件差,地形復雜,施工難度大,未列入國家項目計劃,不能實施安全飲水項目。經過深入調研,縣上籌措財政資金600萬元,專項用于解決這20個貧困自然村1318戶596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為每個貧困自然村制定了符合本村安全飲水的差異化實施方案,計劃新建加壓泵8處,安裝上水管道18.5km,架設懸空管道16.5km,架設動力管道2.6km,埋設供水管道51.6km。同時加強水質、水源地監測與保護,確保水質達標,建立從源頭到水龍頭的飲水安全體系,確保20個貧困村自然村5960人吃上方便、穩定和安全的飲用水。通過國開行貸款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和縣自籌資金的“雙引擎”,今年年底全縣將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
確保活動有場所

精準扶貧,基層黨組織的帶頭引領作用必不可少。為進一步提升村級陣地公共服務功能,武山縣著力加快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步伐,切實把基本公共服務向貧困村、貧困戶延伸,按照“合理化設計、標準化建設、多元化配置、規范化管理、經常化使用”的要求,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合理設計功能布局,在保證活動場所辦公議事、黨員活動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實現場所共建、一室多用,努力把貧困村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成為“8+2”綜合服務中心。縣委、縣政府再次整合400萬元資金,專門用于貧困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今年將建成城關鎮劉灣村、洛門鎮郭臺村等15個鄉鎮53個貧困村綜合服務中心,切實提升貧困村公共服務水平。(韋晨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