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精準措施 突出技術推廣 全力培育多元富民產業
——武山西梁模式在全縣貧困片帶復制推廣

武山西梁模式是集全膜玉米、正茬及復種蔬菜、原膜二次利用于一體的高產、高效、優質的糧、油、菜協調、綜合發展的旱作農業推廣模式。通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與優化,建立與自然條件相適應的穩定的增收產業,該區域已成為產業扶貧開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展示窗口,代表了武山縣旱作農業的最高水平和發展趨勢。
復制推廣“西梁模式”是全面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落實精準扶貧措施的有效舉措之一。今年,武山縣農業局通過技術培訓與指導,在不斷鞏固原有種植地域、擴大面積規模、提質增效的基礎上,把工作重點放在開辟新區、拓寬地域、強化示范帶動上,先后在西部淺山區、北部干旱山區、南部淺山區的高樓鄉柴坪、秦灣、葉兵,樺林鄉謝坡、天局,馬力鎮高山,咀頭鄉咀頭、吳莊、張溝,龍臺鄉東溝建立十多個新的示范種植區域,每個區域示范面積均在50畝以上。
一是科學合理選擇推廣區域。在區域選擇上,不僅注重地域適宜可行,而且在農戶選擇上不搞一刀切,優先選擇那些文化程度較高、熱心種植、一心想依靠這一產業致富的群眾為種植戶,做到種一畝成一畝,并以規模種植、高收益帶動更多的農戶種植。
二是因地制宜落實補貼政策。高樓鄉整合項目,給種植農戶全額補貼支架,畝補貼額度在1000元以上;樺林鄉想方設法給種植戶全額補貼支架和豆角良種,畝補貼1200元;馬力鎮高山村依托雙聯單位補貼地膜;龍臺鄉東溝村示范點鄉上全額補貼支架、種子、地膜,在海拔最低的東溝村示范種植,切實解決了群眾初次種植時一次性投入過高的后顧之憂,促進了示范種植。

三是深入田間開展技術指導。農業局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就施肥、整地、鋪膜、播種、間苗、搭架、引蔓、追肥等環節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做好技術保障,實現種植環節技術服務全覆蓋。
四是積極協調拓寬銷售渠道。農業局主動為群眾聯系收購客商,搭建暢通的信息渠道,實現客商上門收購,解決種植戶豆角賣難的問題。
目前,各貧困片帶示范種植區豆角長勢良好,其中正茬豆角已進入銷售期,油菜茬復種豆角已進入花期,預計8月25日以后進入采收銷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