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山縣精準扶貧為總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以“三線四片兩帶”(三線即天定高速公路沿線、武漳公路沿線、洛禮公路沿線;四片即榜沙河流域、大南河流域、山丹河流域、漳河流域示范片;兩帶即水簾洞景區示范帶、溫泉度假區示范帶)美麗鄉村示范片帶建設為重點,采取“四定四抓”的措施,不斷加強農村環境整治,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定目標,抓安排。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實地調研,結合各村的自然條件、產業發展、基礎現狀和群眾愿望,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認真制定了《全縣2015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安排意見》、《全縣2015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總體實施方案》、《全縣2015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潔村整治實施方案》及2個省級示范村、3個市級示范村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示范村建設的目標任務,細化了建設內容。結合全縣精準扶貧,研究制定了《全縣精準扶貧村莊巷道硬化及面貌改善工作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年內計劃完成86個貧困村的村莊面貌整治任務,目前,已編制完成了30個貧困村村莊面貌改善示范村項目計劃,部分鄉鎮已啟動實施。

二是定措施,抓落實。堅持把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采取“拆、粉、整、綠、建”的辦法,加快推進“一池兩改三化”(垃圾池,危房和危舊墻改造,硬化、綠化、凈化)建設。截至目前,集中開展整治活動2次,動員干部群眾8000多人次,動用挖掘機、推土機、鏟車、垃圾運輸車等機械60臺次,清理溝渠30條23公里,清除生產生活垃圾600多噸,拆除危房30多間,拆除違章搭建物面積1000多平方米,改造危舊墻4000多米,安裝路燈110盞,安裝垃圾箱50個,垃圾桶120個,新建垃圾池40個,新建垃圾填埋點5個,新建文化墻1000多米,栽植綠化苗木3萬多株。
三是定標準,抓示范。按照“村容美、生態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的“五美”標準,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省、市級示范村及市級整潔村建設在主導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山丹鄉周莊村建成鋼架棚110個,完成村內墻體粉刷2760平方米,完成山水溝治理工程400米,建成花園8個,安裝太陽能路燈14盞,襯砌渠道500米,整修舊村破舊路面100平方米,硬化村內支巷道3.5公里;山丹鄉車川村依托玉器加工優勢,落實貼息貸款50萬元,扶持發展玉器加工戶10戶,硬化文化娛樂廣場600平方米,完成村內支巷道硬化600米,完成危舊墻改造880平方米,襯砌渠道100米;馬力鎮苗豐村新建鋼架棚10座,規劃建設村級幼兒園一處,目前已完成地基開挖工程,新修護村河堤500米;馬力鎮柴莊村建設龍川大橋一座,目前已完成橋墩澆筑工程,新修護村河堤450米;鴛鴦鎮丁門村新建鋼架棚40座,投資600萬元新建的蔬菜冷藏庫已基本完工,拓寬改造蔬菜園區產業路3公里,并全部進行了沙化,新修渠首灌渠350米,在文化娛樂廣場配備健身器材20套。

四是定區域,抓片帶。堅持統一規劃,連片建設的原則,修編完善了10個示范村的《村莊建設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示范村《實施方案》,確定了以主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連片建設項目42項。截至目前,在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方面,馬力鎮付門村、王門村、楊坪村依托土地流轉,新發展優質果園300畝;城關鎮令川、坡兒村流轉土地500畝,建成了蘋果、核桃種植基地。在天定高速鴛鴦出口西側流轉土地500畝,建成了城市綠化苗木培育基地,培育各類苗木10萬株;樺林鄉牛莊村新建養殖小區1處,引進仔豬120頭。在10個示范村開展勞務技能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000多人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樺林鄉牛莊村全面配套完成了35戶新村住宅的安全飲水入戶、村內道路硬化和農電線路架設;城關鎮坡兒村統一規劃建成了新村住宅36戶,配套建成了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和文化娛樂廣場;鴛鴦鎮鴛鴦村在天定高速鴛鴦出口東側統一規劃建成新農宅150戶。(通訊員 羅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