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改變命運的脫貧之戰
——鴛鴦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側記
鴛鴦,地不如名,并非大自然的寵兒。貧困,如同橫亙在鴛鴦的一道天塹。如何跨越這道天塹,是擺在鴛鴦鎮黨委、政府及兩萬多鴛鴦人民面前的一道難題。
鴛鴦鎮位于武山縣西部,是天水市的西大門,具備甘肅農村內在封閉性以及資源和生產要素流動性差、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貧困發生率高、農民人均純收入低、基礎設施欠賬大、扶貧任務艱巨等特點,是甘肅省典型的貧困地區。全鎮現轄13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21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04人,共有4個貧困村,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409戶6134人。2014年已脫貧人口2067人,2015年計劃脫貧人口1502人,2015年還剩余貧困人口2565人。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拉開后,面對扶貧壓力和困難,鴛鴦鎮立下愚公志,舉全鎮之力,從精準扶貧入手,“內”“外”兼修,外靠項目支持,內挖自身潛力,抓緊抓準抓到位,開啟了一場改變命運的脫貧之戰。
鏗鏘有力誓師,強力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

“同志們,王三運書記說了,新一輪扶貧開發,啃的是‘硬骨頭’,趟的是‘深水區’,打的是‘攻堅戰’,這說的就是我們鴛鴦鎮,說的就是我們鴛鴦鎮的貧困村,說的就是貧困的鴛鴦人民。我們作為鴛鴦鎮的干部,作為兩萬多群眾的依靠,就是要鼓足勇氣、加滿斗志,集中有限資源、轉變扶貧方式,與群眾一道干事創業,趟過‘深水區’、打贏‘攻堅戰’,真正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6月12日,在鴛鴦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上,鎮黨委書記韓永紅鏗鏘有力的話語,引起了與會干部的強烈共鳴。

為堅決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鴛鴦鎮黨委、政府及時動員部署,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和兄弟鄉鎮扶貧開發的經驗做法,科學謀劃扶貧工作,在全鎮范圍內再擂戰鼓,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全鎮干部、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與鎮黨委、政府簽訂了《鴛鴦鎮扶貧工作承諾書》。軍令狀已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沖鋒號在鴛鴦吹響!
到村到戶到人,推行八步工作法打好基礎仗
在丁門村村委會辦公室墻上,精準扶貧作戰表、貧困村登記表、村基本情況表、企業幫扶農戶一覽表、貧困戶幫扶計劃及脫貧時限表等圖表一字排開,清晰展示了該村的精準扶貧工作。“我們村今年有167戶貧困戶,計劃通過精準扶貧,徹底摘掉102戶464人的‘窮帽’。村上在確定貧困戶時主要以農戶的收入為基本依據,同時綜合考慮健康、教育、住房等情況。為了精確識別貧困戶,我們采取了八步工作法,識別后將信息建檔立卡,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管理。”鴛鴦鎮丁門村第一書記王想成在介紹丁門村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時如是說。

今年以來,鴛鴦鎮認真總結過去扶貧開發工作的經驗,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在精準上下工夫,挑出“真貧”,找準“靶心”,讓幫貧扶困之“箭”射中要害。在開展扶貧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歸納出“八步工作法”,簡要概括起來為:宣傳發動、農戶申請、群眾評議、初步公示、村民審議、村委公示、鄉鎮審核、鄉鎮公示。由于程序規范、操作簡便,能體現群眾參與決策,切實找出貧困對象,有效防范風險。按此方法,全鎮先后3次組織專門力量對各村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分組逐戶建立了貧困戶基本情況數據庫,把貧困戶建檔立卡作為最重要、最具體、最基礎的工作,識別貧困人口922戶4067人,確保扶貧對象的精準,并將具體信息錄入《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采集系統》中,實施動態化、精準化、信息化管理。
凝聚各界合力,攜手打好精準扶貧凝心仗
“爸爸、媽媽,咱家里來了好大一撥人,有幾個叔叔、阿姨說認識您,我也認識他們,可是還有好多我不認識,您快去看看吧,他們問東問西的,到底是在干什么呀……”“村里來了這么多精干小伙、俊俏姑娘,還住下來了,真像我當年當知青的時候呀……”這是包坪村的小孩和老人發出的疑問。這小孩、老人念叨的漂亮姐姐、精干小伙,他們都是到包坪村開展扶貧工作的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隊員們,這些隊員中有省、市、縣、鎮各級干部力量,有鎮內致富帶頭人、社會熱心人士,他們是一支多元化的幫扶隊伍。

(大林村幫扶工作隊與村班子成員共商幫扶策略)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鴛鴦鎮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駐村幫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立即啟動“人盯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把貧困戶編上號,實行“干部+貧困戶”的捆綁模式,推行干部“一次安排、分年實施、一包到底、不脫貧不脫鉤”的幫扶政策,力爭在扶貧道路上黨員干部與群眾同憂、同樂、同發展。此外,在鎮黨委成員中挑選四名有經驗、有干勁的同志作為特派員,分別聯系4個貧困村,實行每人包村脫貧工作機制。同時,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等主力軍作用,提高扶貧精準度;建強駐村幫扶工作隊、村支部、農村致富帶頭人這三支隊伍;用好村級“三委”隊伍,把他們作為解決精準扶貧的重要骨干力量;吸納社會熱心人士力量,充分調動社會幫扶。據統計,逾200名各級干部、社會力量活躍在幫扶鴛鴦人民實現精準脫貧的道路上。
深入挖掘潛力,產業扶貧斬窮根打好主動戰
“今年天氣好,雨水足,櫻桃大豐收,每天都有來我這園子里自己采摘櫻桃的人們。”盤古村的包想林老人一邊笑著介紹自家的櫻桃銷售情況,一邊隨手摘了幾顆讓我們嘗嘗,“我家的櫻桃從來不打農藥,從樹種培育,到病蟲防治全靠自己摸索,形成了一套‘土’辦法。這不,現在又趕上了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我想擴大規模,弄個‘采摘園+農家樂’,政府既補貼資金又技術指導,我可省心多了,‘采摘園+農家樂’建起來后,收入一定會更好……”如今,長勢喜人、能賣上價錢的大櫻桃向村民們傳遞了一個訊號:鴛鴦的一方水土照樣可以種出高品質的櫻桃。“老包種植大櫻桃試驗成功,打破了盤古村只能種植小麥、包谷、洋蔥的陳舊觀念,助推了我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精準扶貧工作邁上新臺階。”村支書包吉平說。

(盤古大櫻桃喜獲豐收)
斬斷窮根,關鍵還得靠產業扶貧。今年以來,鴛鴦鎮堅持在以糧食、經濟作物種植為主導產業不動搖的前提下,以“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為基本模式,探索“企業+貧困戶”、“產業大戶+貧困戶”、“幫扶干部+貧困戶”的增收致富路子,積極發展牛、羊、雞,魚、果、藥等具有鴛鴦特色的多元富民增收產業。一是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立足鎮情,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不斷拓寬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渠道。支持引導亨泰牧業養殖肉牛140頭,鴛鴦堡子屲養殖散養雞一萬三千余只,廣武仲平養殖合作社養殖近一萬只雞;二是大力發展林果業。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積極改善基礎設施,以向陽種植專業合作社、田宇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示范,充分發揮林果致富帶頭人的典型示范輻射作用,帶動農戶發展林果產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支持向陽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核桃、蘋果600畝;支持鴛鴦田宇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山地蜜桃400畝;引導麻山村群眾積極種植核桃、蘋果700畝;硯峰村退耕還林項目栽種了以花椒、梨樹、蘋果樹為主的經濟林818畝;三是大力發展農家樂。“堅持以旅興農、以旅助農、旅農互動”,利用鎮村山水自然資源及田野自然風光,踴躍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項目。今年計劃發展11家農家樂。已新建金鱗農業生態園,擴建盤古漁村。下一步,借助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支持之際,鴛鴦將適量增加農家樂數量,升級農家樂檔次,突顯農家樂主題;四是大力發展中藥材。緊緊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通過示范引領、培育龍頭等多種舉措,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積極打造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綠色銀行”。麻山村種植黨參、黃芩、柴胡600畝,頡門村種植藥材400畝,焦寺村種植柴胡200多畝。
點面結合發展,項目建設打贏扶貧大決戰
“鴛鴦老街變了,我們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看看現在的鴛鴦老街,路真寬,好像走在武山縣城呢!”“大林村的自然村道路也拓寬了呢,砂化路走在上面可比以前的土路舒服多了呢!”“包坪村正在修渠呢,修成后能明顯改善我們村農田基礎灌溉設施和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呢!”

(改建完畢的鴛鴦鎮區十字街)

(麻山村文化廣場)
今年以來,鴛鴦鎮秉承扶貧精準不僅要體現在“點”上,也要體現在“面”上,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對基礎條件較好的村,繼續保持發展良好態勢,穩步推進發展;對一般條件的村,突出解決“改善生產條件、拓寬增收門路、提升造血功能”三個基本問題,實行漸進式扶貧;對條件較差和不宜人居的村,采取易地扶貧搬遷,重點解決路、水、電等基本設施配套和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實行保障式扶貧。在水利設施方面:丁門渠首工程、頡門護村堤防工程已竣工;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完成鴛鴦鎮區十字老街改造,計劃在丁門村安裝路燈60盞,現正在協調之中;在道路建設方面:麻山村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已竣工,茍山水毀路已修繕,大林村砂化道路建設已完成范山-黑山、黑山-岳山、岳山-石咀、黑山-發石屲共4條12.7公里,現正在建設范山-麻池自然村道路建設。焦寺村正在進行水溝-貫溝村道路建設;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在廣武村、李山村分別新建占地面積334m2、186m2的村級陣地,2014年改擴建的包坪村陣地已完成墻體粉刷,正在進行辦公設施配備,為麻山村配套文化廣場;在安全飲水項目建設方面,費山、焦寺、大林、茍山等山區村安全飲水工程已完成水管鋪設等工作,現正在進行水源管理站建設;在310國道、武漳公路建設征地拆遷方面:積極協調解決道路建設中存在的征地拆遷及各種問題,現在310國道、武漳公路建設正在順利進行;退耕還林方面:硯峰村退耕還林主要栽種以梨樹、花椒樹、蘋果樹為主的經濟林818畝;在鋼架大棚建設方面:我鎮貧困村丁門村按照擴大種植規模的思路,今年繼續引導群眾建設鋼架大棚200座,共100畝,現已開工建設;包坪村在整村推進項目中引導群眾建設鋼架蔬菜大棚100座,占地面積60畝;在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方面:今年我鎮整村推進村為包坪村,目前渠道襯砌正在進行中,已完成1000米的建設任務,鋼架棚建設正在進行中。涉及的三戶特困戶危房改造戶已竣工驗收,開展蔬菜種植技術培訓800人次;在金融幫扶脫貧方面:按照“金融幫扶企業,企業帶動農戶”的總體思路,積極聯系雙聯單位政府辦爭取到1000多萬的金融幫扶資金,幫助貧困村田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三陽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武山金麟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武山桃緣養殖專業合作社擴大規模,建成田興蔬菜倉儲有限公司、金鱗農業生態園等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企業,解決貧困村部分富余勞動力,帶動貧困群眾一起發家致富。
扶貧攻堅,鴛鴦步履鏗鏘。

(大林村道路沙化)

(幫扶隊員指導蔬菜大棚建設)

(退耕還林區種植的花椒豐收在望)

(建成的包坪村蔬菜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