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注真情 不負使命
--記武山縣灘歌鎮柳坪村駐村幫扶隊隊長高蓉

2015年8月11日,武山縣灘歌鎮遭受暴洪災害的侵襲,大山深處的柳坪村內,村道上洪水四處溢流,許多群眾的院落房屋內也溢滿了積水,部分民房出現裂縫傾斜,村民焦急萬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正當群眾驚慌無助時,群眾眼前出現了個皮膚白皙,扎著馬尾小辮,挽著褲腿,全身濺滿泥水的年輕姑娘,她正帶領著村組干部,艱難地奔走在泥濘難行的村組小道上,疏導群眾情緒,組織開展自救,并及時向灘歌鎮黨委、政府,雙聯單位省政府法制辦匯報災情,尋求幫助,同時她傾囊相助,將兜內的錢全部捐給了受災群眾,幫助群眾渡過難關。她就是灘歌鎮柳坪村駐村幫扶隊隊長、省選派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高蓉。
灘歌鎮柳坪村是武山縣156個貧困村之一,全村現有3個自然村221戶1221人,人均耕地1.6畝,建檔立卡貧困戶151戶235人。2015年7月,高蓉接到組織任命,由原灘歌鎮關莊村黨組織副書記調派至柳坪村任駐村幫扶隊隊長、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從此,她帶著組織的信任,肩負著脫貧致富的幫扶使命,開始了在柳坪村任職駐村幫扶的歷程。
走村串戶摸村情
已經有了一年多選派到村任職經歷的她,深深知道,只有摸清底子,吃透村情,做實基礎,才能對癥下藥,找到幫扶的方向,找對幫扶的路子,才能確保真正“精準脫貧”。一到新任職的柳坪村后,她立即轉變角色,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員,與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從村里五保戶、低保戶到老黨員,留守兒童的家里,從特困戶到致富能人,都有她了解村情民意的身影和嘮家常的話語。有位村干部跑累了,不明白的問她:“高書記,老百姓就缺錢,去哪一家都一樣!”她笑著說,“不去每一家,我這個城里娃,怎么能吃上灘歌飯,學說灘歌話,大家怎么能認識我呢”?她知道,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勤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只有讓村里人都認識她了,她也認識村里人,群眾就才會和她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把他們的真實想法告訴她,真正了解掌握村情民意。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她的足跡跑遍了全村221戶,建檔立卡的151戶貧困戶的家里,全面準確地摸清了柳坪村的貧困底數,為精準扶貧大數據庫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破解難題解民憂
走在一下雨村民就無法出行的泥濘土路上,喝著村民家里苦澀的窖水,住著一遇暴雨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險情的危房,看著村里的孩子每天要步行往返七八公里去上學,年幼的孩子沒有享受過幼兒園的快樂,她常常不由得揪心地難受,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要想富,先修路”。在與村兩委班子、群眾代表反復商量討論的基礎上,高蓉決定將修路、飲水、危房改造這三件事作為柳坪村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來抓。她積極向雙聯單位省政府法制辦反映情況,得到了省政府法制辦的重視支持,省政府法制辦負責人帶著他,親自跑業務部門、主管部門溝通銜接,爭取并開工實施了涉及10戶貧困戶的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柳坪村通往鵝池自然村2.2公里的通村道路建設及7000平米的村巷道硬化項目,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也于近期落地開工。短短兩個多月時間,柳坪村的路通了,水凈了,群眾的心中樂開花了。
匯聚力量增信心
作為一名省直幫扶單位選配的駐村幫扶女隊長,面對村里的貧困婦女、留守兒童及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她比常人更加多了一份憐惜,格外細心地關注著這些特殊群體。她時常對村里的婦女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看到群眾的文化生活很單調,她利用自己的文藝特長,組建起了村里的第一支婦女舞蹈隊,一絲不茍地教婦女們練習廣場舞,并在今年8月份,帶領婦女舞蹈隊參加了武山縣廣場舞表演比賽,豐富了全村婦女的精神生活,激發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農閑時間,在柳坪村的文化廣場上,每晚都能看到婦女們跳舞的情景。同時,她還聯系省婦聯等社會團體,為柳坪村貧困母親捐贈了價值十多萬元“母親郵包”,并積極爭取了有關企業、商會對柳坪村貧困生助學基金的捐贈支持,為3名考入二本以上普通高校的貧困生每人發放助學基金1000元,幫助他們圓了大學夢。
無怨無悔幫扶路
“小小的女孩子能幫我們干個啥,城里來的都是鍍金來的吧!”這是她剛到村里時,群眾最多的私下議論。她自己也覺得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駐村幫扶后,村里人卻對她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這個省城來的女孩子還真行,吃苦耐勞的精神特別好,還給我們干了這么多實事”。其實,駐村一段時間,回到家里后,看到年邁多病的父母親無人照顧,上幼兒園的孩子見到自己時,有一種怯生生的陌生感,她心中就不由地泛起一陣酸楚。可是,當她的腳步一踏上柳坪村的土地,看到群眾渴望脫貧致富的眼神,看到村上還有許多難題需要她幫助解決時,她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擔子的沉甸,也感覺到了駐村幫扶的無怨無悔。她說:自己只是為群眾做了一點份內之事,盡了一點份內之責,群眾就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面對群眾的無比信任和殷切期盼,自己還有什么理由不竭盡全力去為群眾工作?
帶領柳坪村的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這是她的心愿,也是她的追求。在駐村幫扶的這條路上,她堅定而自信地往前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