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抓扶貧 多措并舉促發展
——馬力鎮精準扶貧工作側記

馬力鎮位于武山縣西南部,距縣城37公里,下轄28個行政村、1個社區,118個自然村,總人口8903戶、45398人,面積204.67平方公里。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6個,貧困戶2887戶,貧困人口13328人,貧困發生率為29.36%,貧困村大多位于半干旱山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群眾生活條件差,缺乏長期穩定的增收致富渠道,全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難度大。
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馬力鎮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市、縣扶貧攻堅會議精神,聚焦“六個精準”總體要求,緊盯全省“1+17”方案落地,將扶貧攻堅與雙聯兩大行動深度融合,以增加群眾收入為核心,按照“夯實基礎、項目推動、產業帶動、發展民生、示范引領、黨建保障”的工作思路,堅持因村因戶,精準施策,多方發力取得新突破。
圍繞對象精準抓建檔

成立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整合精干力量,制定《馬力鎮2014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方案》,大力宣傳營造工作氛圍,全程跟進監督指導,精心抓好建檔立卡各項工作。通過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工程集中抓好精準扶貧工作知識培訓,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等程序,對2014年度已脫貧人口和返貧人口進行精準識別和精準確認,并造冊登記。共識別2014年脫貧戶956戶4185人,返貧戶447戶1539人。確認2014年底貧困戶2362戶10682人,并根據貧困戶收入、發展潛力,篩選確定2015年預脫貧810戶3922人;健全“四簿兩表一冊”等各項精準扶貧信息資料;扎實開展了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因戶施策信息采集、錄入工作,為全鎮精準扶貧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夯實基礎抓項目
-
將項目建設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加快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大向貧困村傾斜力度,集中解決群眾最迫切的難題,極大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有效夯實了發展基礎。今年來,全鎮已整合各類資金,實施護村堤防、道路硬化、飲水安全等各類項目40余項,完成袁河、南陽等6村共2870多米護村堤防建設;完成民武、石坪等4村巷道硬化共17680余平方米;拓寬沙化暖水等8村通村公路和產業路共計34.9公里,拓寬硬化山莊、堡子、楊溝3村通村公路7.1公里;完成北順、南陽、楊坪至王門渠道襯砌5.7公里;全面啟動南部山區、北部山區涉及16個行政村的安全飲水工程,目前已完成水廠、水塔等建設,正在開展入村入戶管道鋪設工作。
圍繞群眾增收抓產業

按照“川區抓蔬菜、山區抓林果、普遍抓養殖、增收抓勞務”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大金融資金支撐力度,落實精準扶貧專項貸款252戶1273萬元,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發展增收產業資金困難問題,加快了全鎮富民產業培育步伐。全鎮推廣全膜玉米種植14000多畝,建成遠中等7個千畝以上的種植示范點;在暖水村流轉土地發展中藥材種植300畝,在北順村流轉土地新建優質核桃園460多畝;在馬力和民武補植優質核桃苗5600多株,建成一個1500多畝的優質核桃園;啟動南陽村100戶整村推進暖棚養豬扶貧項目;依托木梯寺景區發展旅游產業,啟動楊坪村15家農家樂建設,已完成建設8家;建成北順、民武2個電子商務服務點;啟動苗豐、民武村鋼架棚建設項目;開展畜牧養殖、蔬菜種植、柳編工藝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8期,培訓農村勞動力700多人次。
圍繞服務發展抓民生

堅持將改善民生作為服務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大投入,持續推進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新建袁河、鐘山等4村村級衛生室;完成干扎村6處涵管人行橋,五家河自然村通村橋,暖水村涵管橋建設;新建北順村敬老院和北堡自然村文化廣場;完成民武、袁河兩村亮化工程,在村內主巷道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啟動投資230萬元的柴莊龍川河大橋建設工程;完成南陽村易地搬遷工程25戶新宅建設,北順易地搬遷二期工程10戶新農宅建設,啟動袁河村易地搬遷工程60戶新農宅建設,已完成50戶主體工程;啟動馬力衛生院遷建工程;啟動榜沙小學、暖水小學、石坪小學、北九小學、飛天希望小學5所村級學校改薄工程;松民公路沿線各村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度實施,集中整治村莊環境衛生6次,配備垃圾箱8個,改造危舊墻體5300多米。
圍繞示范帶動抓典型

面對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群眾致富信心不足等嚴峻貧困現狀,為了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扶貧幫扶效果,增加群眾脫貧致富信心,改變以前均等化零散扶貧幫扶方式,根據貧困程度分類選擇民武、南陽、石坪、袁河和干扎5個貧困村,在項目、資金、力量等方面大力傾斜,結合村情,積極推進典型村帶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先后在民武、石坪、袁河、干扎、南陽5村實施巷道硬化、護村堤防、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危舊墻改造等項目;以協調落實貼息貸款、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的方式,扶持發展典型戶260多戶,推廣復種蔬菜種植560多畝,扶持2戶木器加工戶注冊成立公司,建成600畝優質核桃園等培育群眾增收致富產業;結合整村推進項目實施,完成民武100戶暖棚養豬項目建設,啟動南陽100戶暖棚養豬項目;建成民武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完成民武、南陽村級扶貧互助協會的啟動資金落實和運行等工作。逐步建成松民公路沿線精準扶貧示范帶。
圍繞組織保障抓黨建

以增強組織保障,匯聚發展之力為目的,緊抓基層組織建設落實年大好機遇,著力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整合項目資金,及時啟動村級陣地改擴建或重建工程,完成付門、堡子、黎堡等7個村陣地主體建設;投資4萬元,配全民武等4個村級陣辦公設備;向貧困村加強工作力量,選配14名各級優秀青年干部到14個貧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副書記職務,選任優秀村組干部60多名;提升干部素質,舉辦村干部培訓班3期,培訓村干部186人次,啟動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工程,已開辦專題學習5次;規范化管理村級陣地,大力推廣農村黨建“五種模式”和北順黨建“8+2”模式,探索建立民武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精準扶貧領導小組+脫貧計劃+村組干部坐班服務表”黨建責任模式等8種黨建引領保障精準扶貧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