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先扶智,治貧須治愚。武山縣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程中,充分發揮教育扶貧整體助推作用,加強發展學前教育,著力提高孩子啟蒙教育水平。
一是健全完善保障體系。把學前教育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從組織領導、財政投入、政策支持、協調配合等方面大力保障,在廣泛調研、反復論證基礎上,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學富余校舍和師資、有利于幼兒方便就近入園、有利于鄉鎮分級管理、有利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原則,科學制定了《武山縣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武山縣精準扶貧幼兒園建設作戰圖》,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二是加大扶持資助力度。通過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資助力度,逐步免除貧困家庭幼兒在當地接受學前教育的保教費。今年上半年,已落實2014年學前一年家庭經濟困難幼兒資助金32.99萬元,惠及學生1204人。

三是大力改善辦園條件。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不斷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著力解決貧困地區農村幼兒“無園上”的問題。2015年,計劃實施的31個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兒園(其中貧困村幼兒園5個)建設項目中,目前已完成洛門鎮金川村和馬力鎮王門村幼兒園維修改造項目,洛門鎮趙碾村幼兒園等16個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
四是切實加強隊伍建設。依托“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每年優先培訓貧困村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特別是加大了對貧困村幼兒園教師培訓的傾斜支持力度。同時,通過送教下鄉、對口交流等形式,推動城鄉園際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促進幼教隊伍保教水平逐步提高。
五是不斷擴大教育資源。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下大力氣辦好156個貧困村的77個教學點及其附設學前班,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保障貧困村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對沒有學校的貧困村,采取掛靠附近行政村學校或者利用行政村“村級陣地”辦學的方式,解決部分沒有幼兒園或附設學前班的貧困村適齡兒童“入園難”和“入園遠”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