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與山東壽光齊名的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自2011年舉辦首屆蔬菜博覽會至今,武山已經成功舉辦四屆蔬菜博覽會,今年菜博會期間,舉辦的西北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山論壇、西部特色農業發展智庫對話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也極大提升了武山菜博會的內涵和檔次。
有綠色蔬菜作為交流的媒介,“武山蔬菜、天然好菜”品牌效應憑借跨境電商等新型媒介迅速顯現,武山以“綠色、科技”為核心的健康生活理念正在迅速影響人們的生活,武山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不斷提升,綠色蔬菜和菜博會也已成為最有價值、最有代表性、最有影響力的城市品牌,成為武山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蔬菜為媒 綠色品牌影響一座城市發展
武山蔬菜種植由來已久,歷屆菜博會的成功舉辦,更是將綠色蔬菜牢牢地與武山連成一體,“東有壽光,西有武山”,蔬菜早已成為武山最有價值的品牌符號之一。
6月1日,西北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山論壇暨2017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開幕。鑒于武山綠色無污染的大氣、土壤、水質環境,得天獨厚的栽培條件以及成熟的標準化栽培技術,開幕式上,甘肅省工商局、省質監局向武山縣頒發了“武山蒜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證書、“省級農業標準示范區:武山北順日光溫室黃瓜標準化示范區”證書和“甘肅名牌產品:瑞德園脫水架豆王”標牌。

(甘肅省工商局副局長任麗梅頒發“武山蒜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證書)
武山在蔬菜種植方面的名譽遠遠不止這些,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韭菜之鄉”……這個名單還會更長。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天來感慨的說,武山蔬菜最可貴之處就在于多年來一直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綠色無污染作為蔬菜種植的根本,這種模式不僅在甘肅,甚至在西部地區都是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歷屆菜博會的成功舉辦更是將這種理念深入人心,更讓綠色品牌成為武山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城市品牌,讓武山聲名遠播。
現在,一年一度的武山菜博會儼然已經成為國內蔬菜產業綠色發展的盛會,到武山觀摩綠色蔬菜產業,也成為國內外蔬菜產業以及種植行業不變的約定,今年西北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山論壇、西部特色農業發展智庫對話等一系列主題更是增加了菜博會的科技含金量,吸引大批國內外專家和業內人士齊聚武山,共同探討綠色產業發展的大課題。

采訪中,武山縣委書記索鴻賓介紹,近年來,武山縣堅持把蔬菜產業作為縣域首位產業來培育,大力實施科技引領、園區帶動、標準生產、品牌創建、市場營銷“五大產業提升工程”,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9萬畝,總產量122萬噸,產值22.5億元,武山蔬菜遠銷24個省市和東南亞、歐盟等地區,蔬菜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武山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產區和蔬菜集散中心。
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部欠發達縣區,一舉成為全國重要而知名的蔬菜產區和蔬菜集散中心,武山憑借的不僅是將綠色栽培視若生命的多年堅持,更在于敢為人先的創新思維。綠色有機種植模式、設施蔬菜“雙減”項目、設施蔬菜鋼架棚提升改造、蔬菜跨境電商網絡建設……一系列的蔬菜產業方面新技術、新模式的成功應用,印證著武山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推進計劃,切實提升縣域經濟發展層次和水平的堅定步伐。

品牌效應顯現 33個重點項目落地武山
6月2日上午,2017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舉行武山縣投資環境說明暨經貿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特色產業扶助發展計劃、土特產基地建設戰略合作、生物菌肥生產線項目、光伏扶貧產業發展項目、洛門蔬菜批發市場二期、德豐現代農資物流園等一批與民生息息相關的36項綠色產業發展項目成功簽約,其中,戰略合作協議2項;金融扶持產業發展貸款項目2項,協議貸款額達13億元;基礎設施和二三產業投資建設項目12項,總投資13.5億元;農產品購銷協議10項,總投資5.9億元;農產品購銷項目10項,總投資10.5億元。這些項目投資大、質量高,為武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積蓄了后勁。

簽約儀式上,武山縣委常委、副縣長何敬忠介紹,武山舉行集中簽約儀式,既是一場尋求合作的招商會,又是一場共謀發展的交流會,更是一場暢敘友情的友誼會。歷年簽約項目的落實,不僅極大的改善了武山人民的民生福祉,更讓武山綠色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今年36個簽約項目落地開工投產,也勢必將為推動武山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產生明顯的助推作用。
實際上,武山綠色蔬菜以及菜博會對武山其他各業的拉動,像旅游、餐飲、文化娛樂等等也是顯而易見,武山群眾深有體會的。
家住武山縣濱河雅苑的張文貴告訴記者,近年來,武山蔬菜暢銷全國,老百姓不僅得到了經濟上的收益,人居環境和城市形象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渭河兩岸垃圾很多,現在縣上不僅修建了寧遠生態園、渭河風情線、大范圍改善城市環境,而且隨著武山知名度的提高,武山祈福游等文化旅游品牌也搭上了蔬菜產業的快車。
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魏曉文是地地道道的武山人,從事“特色農產品的塑造與傳播”的他對于武山綠色蔬菜產業帶給家鄉的變化非常欣慰,他更加期待隨著品牌效應的延伸,綠色蔬菜產業帶給武山老百姓更多的紅利。

智庫論壇 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武山樣板
今年的菜博會上,最大的亮點無疑是西北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山論壇與西部特色農業發展智庫對話的成功舉辦,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院士李天來,國家現代大宗蔬菜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園藝學會理事長杜永臣,甘肅農業大學副校長、甘肅省園藝學會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理事郁繼華,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院長李崇光等專家齊聚武山,就農業產業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蔬菜種植技術、產業品牌塑造等課題進行了專業解讀,不僅對于提升武山乃至天水蔬菜產業的科技化、綠色發展、宣傳造勢以及著力在擴規模、強科技、創品牌、促營銷、保安全方面構筑起一條綠色屏障,必將為鎮域經濟的提升起到強力引擎的助推作用,更有可能為西部蔬菜產業的綠色發展打造出武山樣板,為其他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接受采訪時,與會院士和專家一致認為,綠色環保是今后我國產業調整升級的持續重點方向,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綠色產業發展二者的關系至關重要。武山菜博會“論壇”和“智庫對話”的成功舉辦,打造了一個綠色蔬菜產業科技界與種植行業溝通交流的平臺,是一個促進西部蔬菜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引智項目,
有利于更好的將目前國內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發展理念轉化為西部蔬菜產業發展的實際動能,有利于提升西部蔬菜種植業的附加值并延伸產業鏈,助推西部經濟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菜博會 武山城市的亮麗新名片
在武山蔬菜科產業技示范園區,一座碩大的裝滿蔬菜的菜籃雕塑成為武山的地標性建筑之一,這就是蔬菜產業的延伸輻射作用之一,它正在悄悄改變武山的城市規劃、布局、建筑、文化,甚至是人們的生活。其實在武山,涉及蔬菜文化符號的設施和建筑有很多,武山蔬菜及特色產品展示展銷區、武山縣綠色蔬菜跨境電商中心、渭河川道十萬畝標準化蔬菜示范區等都是典型代表。
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特色產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諶建章在“西部農業特色產業智庫對話與合作”對話演講中提出,能夠看出,武山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融入在蔬菜產業發展和城市文化當中,淳樸的武山民風,優越的種植環境,人們對于綠色觀念的認可,這些都將對武山綠色蔬菜產業的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洲政治委員會委員、漿果店鋪食品公司創始人菲力馬寧科.依戈里回想起自己去年第一次來武山時的景象仍然記憶猶新,他用“震撼”二字來描述當自己看到武山大片蔬菜基地時的感受。經他經營的公司銷往俄羅斯的武山蔬菜,由于品質優良,成了俄羅斯人民餐桌上的優選蔬菜之一,俄羅斯人在品嘗武山蔬菜的同時,也將萬里之外的“武山”與綠色環保劃上了等號。
武山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菜博會是武山悠久的蔬菜種植文化和現代城市營銷理念相結合的產物。歷經4屆的精心打造,武山菜博會已經成為武山亮麗的城市名片,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菜博會把武山的城市品牌營銷到了全國乃至世界。也可以說,通過蔬菜,武山找到了一個位置,一個走向世界,也讓世界了解武山的位置。”(天天天水網記者小軍 楊旭 文都 曉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