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勤學在城關 洛門 四門 龍臺等鄉鎮調研時強調
堅持以十九大精神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在四門鎮水洞村調研脫貧攻堅、富民產業培育、危房改造)
11月3日,武山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帶領縣政府辦、扶貧、發改、建設、林業、蔬菜等單位負責人,深入城關、洛門、四門、龍臺等鄉鎮,專題調研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全域無垃圾創建、富民產業培育、林業生態建設等工作。他強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以十九大精神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真抓實干、主動作為,切實以行動和成效檢驗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效果。
有沒有產業支撐,是決定群眾穩定脫貧致富的關鍵。馬勤學強調,各鄉鎮要緊盯貧困群眾收入,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培育壯大富民產業,教育引導群眾壓減全膜玉米等市場份額小、效益較低的傳統農作物面積,特別要嚴格按照全縣產業布局,做好明年特色作物種植地塊預留,進一步擴大豆角、中藥材等種植面積,切實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的原則,突出各村特色和地域特色,積極謀劃發展林果、中藥材、養殖等富民產業,積極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精品農業示范點,努力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龍臺鎮青山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
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是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舉措。馬勤學強調,要準確把握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積極完善路水電和綠化美化等配套工程,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要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深入農戶開展思想動員,通過講政策、講道理,細算“搬遷賬”等方式,引導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拔窮根、挪窮窩”。要把握時間節點,強化工作調度,著力加快農村危房改造進度,特別要全力做好農村五保、殘疾家庭等特殊困難群眾的危房改造工作,確保全面消除D級危房。

(在大南河流域調研全域無垃圾創建、植樹造林、鋼架棚改造)
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是建設美麗武山的有力抓手,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應有之義。馬勤學強調,要以全域無垃圾為目標,扎實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持續抓好公路沿線、主次街道、城鄉結合部區域的環境衛生,徹底清理群眾房前屋后的石堆、秸稈等雜物,努力營造干凈、整潔、舒適的環境。要通過廣播宣傳、印發傳單等方式,經常性地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廣泛調動群眾參與治理、愛護環境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在天定高速沿線城關至洛門段沿線調研植樹造林)
抓好林業生態建設,是建設綠色武山,提升全縣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舉措。馬勤學強調,各鄉鎮、相關部門要以渭河南北兩山和天定高速公路沿線等區域為重點,加快林業生態建設步伐,扎實做好沿線灘涂地、撂荒地、產業路、田間路、高速公路服務區補植補造工作,見縫插綠,見土補綠,全面消滅可視范圍內裸露荒山、綠化盲區,實現綠化全覆蓋。要按照“三季有花、四季長青、錯落有致”的綠化要求,分區域、分地段栽植雪松、塔柏、銀杏等適應環境能力強、品位檔次較高的景觀樹種,精心打造公路沿線旅游風情線。

(在龍臺鎮青山村查看特困群眾政府兜底危房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