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武山·十大道德模范——李新軍

李新軍,男,漢族,1957年12月19日出生。1978年入黨,系中國教育藝術研究會會員、小學特級教師。武山縣十五屆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政府督學,武山縣城關中心小學校長。
從事教育三十多年來,該同志嘔心瀝血,任勞任怨,辛勤耕耘,為洛門小學、城關小學這兩所全縣最大的小學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先后建成了洛門小學、城關小學辦公樓、教學樓、藝術樓,綠化、美化、硬化了校園,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為省、市的標準化示范學校。1992年,縣委、縣政府授予該同志“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94年,該同志被省委、省政府授于“甘肅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99年5月,被評為全國“陳香梅教育基金首屆優秀教師獎”,并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2001年該同志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十佳校長”,洛門小學授予“十佳學校”;同年,被評為“天水市學科帶頭人”,并于11月應邀在鈞魚臺國館參加“二十一世紀校長論談”大會。2004年被省政府評為小學“特級教師”。2011年李新軍同志被市教育局授予“美德校長”稱號,同年,被國家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全國關工委授予該同志“普法先進個人”。2006年至今,該同志與蘭州博瑞科技集團聯系,為城關小學捐建了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15個,價值140多萬,圖書10000多冊。李新軍同志在教育戰線幾十年,愛校如家,視教師為親人,愛生如子,早在30年前在榆盤馬河小學當代課教師時,就用十分微薄的收入幫助孤兒陳想德、馬天祥、杜歲虎完成學業,在洛門小學又親自帶頭捐資籌錢救助身患重病的包赟老師到西安第四軍醫大救治脫險,更令人敬重和感動的是從2009年開始,該同志每年從工資中擠出1萬元與北京蒲公英學社“貧困生愛心資助小組”、一道支助失去雙親的孤兒馬應中、失去父親的仙子龍、失去母親的裴小峰、失去父親的殘疾孩子張全福、特困生陳露等分別在新疆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黃洋鎮職業技術學院和天水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深造。同時還支助家庭特別困難的四中學生康啟路,城關小學的姜成龍等同學。李新軍同志上善若水,大愛無聲,從沒露言過他的這些愛的奉獻,在去年8月蘭州舉辦的慈善晚會“愛的遠行”晚會上,我們方知該同志的這一大愛奉獻。后來我們在他的筆記中發現了這一樣一段話:“我們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溫暖,需要奉獻,愛是暗夜里的燈光,是荒原上的星火,我們可能會因為窮困而窘迫,卻會因為有愛而堅強,可能會因命運的打擊而悲泣,卻會因為有愛而充滿希望,愛可以點燃我們心靈的圣火,愛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只要我們人人奉獻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春天。”這就是李新軍美好而感人的心靈世界!該同志正致力于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和校園文化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城關小學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學校被市精神文明辦授予“小公民道德建設基地”。

早在1976年,該同志在榆盤鄉馬河當代課教師,開學幾天了,發現陳想德同學未來報到,晚上去家訪,眼前的情景讓他呆住了:一間土坯房中,一個70多歲頭發全白的老太太與一個50多歲披頭散發的婦人目光呆滯地坐在連坑席都沒有的土坑上發呆,地上臥著豬和幾只雞。經打聽,70多歲的老人是陳想德的婆婆,披頭散發的是陳想德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母親。想德的爺爺、父親均已過世,家中留下了孤兒寡母。看到這慘狀,想到即將失學的只有10歲的陳想德,人類本能的同情心,教師的責任感和愛心油然而生,該同志暗暗下決心用他微薄之力幫助想德交學雜費,購買學習用品,一直到小學畢業。結婚時又給他寄去200元錢。1998年,陳想德和愛人帶著一對兒女專程來看他,他拿出2000元錢聲淚俱下地說:“李老師,如果沒有你,就不可能有我們一家,請您收下我這點小小的心意吧!”該同志很平靜地對他說:“我們這些活在世界上的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同情、幫助和關愛,我是你的老師,真正的師愛是不計回報的,如果要你回報,就是照顧好你的母親,教育好兩個孩子。”
榆盤鄉潭家山的潭世德同學天資聰慧,熱愛學習,可因家境貧困6次休學,該同志無數次上潭家山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動員上學,并支付潭世德的學雜費和學習用品,潭世德現在已是白銀市千萬資產的礦企老板。該同志曾說:“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萬萬不可渺視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責任,我們的愛心關系孩子們的命運前途,關系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和國家、民族的未來”。
賈韻珠同學,父母均為啞吧,為了孩子的將來,2002年通過天津舉行的“為了西部的孩子”這一活動,該同志聯系了天津企業老總張華女士幫扶賈韻林同學完成義務教育的資助。該同志愛他的每一位學生,同樣,也愛每位教師。1992年,青年教師包斌同志被確診為腦瘤。他母親東挪西借只籌集了500多元,為了搶救包斌同志的生命,該同志動員師生捐款籌集了4000多元,并派專人去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做手術取出兩顆瘤子,從而挽救了這位年輕教師的生命。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是的,校長的教育思想觀念,影響整個學校和所有教師與學生。校長應當具有開闊的視野、理性的思維、開拓進取的精神、實事求是的作風,并善于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貫穿于學校的全部活動之中。在人類邁向知識經濟的今天,學校應當成為一個學習型、研究型和創新型的整體。該同志先后在國家、省級報刊《教育藝術》雜志,《中小學教學研究》,《小學教育》《未來導報》上發表了“新課改中優化課堂教學的探究”,“注重道德教育,加強校園文明建設”,“新課改要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在小學進行綠色與人文素養教育的探究”等論文。近年來,城關小學先后榮獲“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紅領巾建設之家”、“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甘肅省體育衛生先進集體”、“天水市公民道德教育示范校”、“天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天水市校園文明示范校”,2004年,城關小學榮獲天水市小學中唯一的一所省級“綠色學校”的稱號。2007年,城關小學又榮獲全國婦女“巾幗建功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11年,城關小學被國家司法部、全國綜治辦、全國關工委授予學校“普法教育先進集體”,同年又被教育部授予“和諧校園”的稱號。

2000年教師節,該同志的學生,留美博士陳歧生同學從大洋彼岸的美國來信中這樣寫道:“李校長,你教我們如何做人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您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身幾十年如一日的人格的魅力感染、影響和教育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學子……”由此該同志覺得孩子們的眼睛就像攝像機,耳朵就像錄音機,他們會把教師的一言一行記錄下來,教師在學生眼里是一個榜樣,是他們的楷模,所以,教師一定要為我們的孩子做好表率。
2004年第二十個教師節,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原副會長溫子安會長為該同志寄來了“嘔心瀝血,情灑教育”的題詞。我國著名演講者藝術家、教育家、詩人、國學大師、著名書法家、中國教育藝術研究會會長李燕杰教授以書法:“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相贈。對榮譽和稱贊,李新軍同志謙和而平靜地說:“我取得的一點進步和成績與各級領導、教育界的同仁的幫助,理解、支持與指導是分不開的,我一定會倍加珍惜祖國和人民給予的榮譽,以高尚的師德支撐自己的整個人生,用赤誠的心去關愛我的每一位學生,以生命的全部投入到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