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10月,正值中藥材大量豐收之際,武山藥農沉浸在中藥材豐收的喜悅中。在田間地頭,處處是群眾收獲中藥材的身影,田里、院里,新挖的中藥材一筐筐,一簍簍,收購客商紛至沓來,到處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來,武山縣把中藥材產業作為貧困片帶貧困群眾脫貧攻堅一號工程來抓,精心謀劃、提前安排,合理規劃種植區域,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加大地膜、化肥、種子、種苗、土地流轉、資金、技術、農業機械多要素服務,全力打造“中藥材+扶貧”產業發展新格局。

2018年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中藥材產業扶持力度,投入專項資金1400萬元,扶持中藥材產業。其中400萬元用于種子、種苗補貼,1000萬元用于50個中藥材種植建檔立卡貧困村入股分紅,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縣農業局抽調70多名技術干部逐村開展動員宣傳和技術培訓,共計培訓藥農1萬多人次。同時,加快培育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組織形式,發展“訂單農業”、“合同農業”,提升產業附加值和綜合競爭力,激發了群眾的種植積極性。

預計今年全縣6萬畝中藥材總產量可達2.23萬噸,總產值2.45億元,中藥材產業已發展成為武山縣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