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3月4日訊(編輯 劉敏)3月3日,武山縣融媒體中心召開2022年工作會議,總結上年度工作成績,安排部署今年中心各項工作,引導和激勵廣大新聞工作者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建設經濟繁榮、城鄉美麗、生態宜居、治理高效、人民幸福的現代化新武山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2021年,武山縣融媒體中心取得了全省融媒體傳播力排行榜第7名、全市第3名的成績,并獲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優秀融合案例“融合傳播獎”,建成了5G可視化廣播直播系統,獲得了全縣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獎和2021年度“五評十星、雙向量化”考核直屬及二級單位第二名的好成績。圍繞建黨100周年、城鄉共治百日攻堅、一愛一為、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全年共編制電視《武山新聞》260期2160條,錄制短視頻5000余條,海報1100余幅;50余件作品閱讀量超過100+萬;攝制完成《星耀隴原》大型歷史紀錄片5集;拍攝制作了反映全縣發展成就的專題片15部,各平臺發稿數12萬余條,總閱讀量超過3億人次。武山融媒抖音號粉絲人數達63.4萬,獲贊2067.3萬,武山融媒頭條號粉絲數10萬多,獲贊410萬,武山融媒微博粉絲量近12萬,獲贊1.5萬,新武山下載量達5.1萬人次,全縣新聞宣傳工作質量穩步提升。組織開展了萬畝油菜花海旅游觀光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等30余場次網絡直播,總瀏覽量達153萬次。組織并承辦了“童心向黨 快樂成長”慶祝六一兒童節文藝晚會、武山縣市場監管系統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肯定成績,振奮精神。融媒體中心主任關招宏在會上說:“2022年,中心將補齊短板強弱項,提質增效促發展,按照媒體深度融合的要求,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深耕本土新聞,打造優質內容,使‘武山融媒’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輿論主陣地不斷得到鞏固提升。”

“2022年,我們將緊盯目標任務,積極探索多樣化的采編方法。”中心副主任頡宏斌在安排年全年工作時表示,將融合運用傳統采編和新媒體采攝設備,堅持“內容為王”的媒體生存法則,打造“技術為先”的采編記者隊伍,創作更多新聞原創精品,講好武山故事。

增強造血功能,推動市場化邁出實質性步伐。中心副主任薛小瑞說:“中心將圍繞主業守正創新,內強素質爭創精品,常態化開設‘渭川文化’‘武山十有’等主題專欄,推動‘武山十有’家喻戶曉,深化播音員主持人隊伍‘走轉改’,為推進文化強縣戰略貢獻播音員主持人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編審策劃對融媒體是一種新的要求。中心總編韋佳提出:“2022年新聞宣傳策劃將突出喜迎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牢牢守住意識形態這條底線,聚焦四項重點任務,持續做好理論鑄魂、文化引領、立德樹人、基層治理、志愿服務、項目強化‘六大工程’宣傳提煉,做好打造文化高地、全域旅游勝地的推廣宣傳。”

“成為新聞人,使命在肩,任重道遠。我將繼續深入一線采寫最真實、最溫暖、最感人的武山故事,盡己所能,宣傳推介武山在經濟建設、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工作。”優秀新聞工作者代表康正東發言說。

“在大眾眼中,記者意味著自由和風光;在家人眼中,記者意味著辛苦和忙碌;在同行眼中,記者意味著責任和奉獻。成為新聞人我由衷地驕傲。”優秀新聞工作者代表趙超發言時說:“使命在肩,任重道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干好本職工作。”

新起點、新征程。2022年融媒體中心將全面發力,加強中心領導班子建設,多渠道培養全媒體人才,完善客戶端功能,增強網絡平臺聚合能力,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講好武山故事,傳播武山文化,切實提升中心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奮力擘畫媒體融合發展新篇章。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