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甘肅新聞>>武威>>正文 |
廣東肇慶明代武威堂再揭武威神秘歷史 |
(2005-10-27 18:19:33)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新華網 王曉剛 李學輝 打印本頁 |
|
|
近期,廣東肇慶發現粵西最大的明代莊園--武威堂,世人再一次將目光鎖定武威。
由于歷史的原因,自隋唐起,駐守武威的勇將或豪族部分被遷徙至我國西南、東南各省,在那里繁衍生息,他們帶去了武威高超的建筑技術和深厚的人文積淀。為了不忘先祖而建設祠堂更是當時的武威人比較流行的做法。世事演變滄海桑田 ,修建于外地的以"堂"為總領的建筑逐漸消失,僅剩下幾塊牌匾以供探尋。近年來,貴州銅仁安氏、山東濟南李氏、加拿大華裔后代以"武威堂"為線索,先后赴武威尋根問祖。此次廣東肇慶發現的明代武威堂,終于使人們一睹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獨特的明代建筑藝術風格。為研究武威人文和建筑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物證資料。
據有關媒體調查,肇慶武威堂創建人為石上珩,其祖先源于甘肅武威郡,后裔南遷福建、廣東。明洪武末年,由福建汀洲遷居廣東懷集大崗鎮(當時隸屬廣西梧州府)。明崇禎庚午(1630年),石上珩科中副魁,任瓊山府學州后,擇地扶溪村創建武威堂。后歷經擴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始成目前規模;民國三十(1941年)年,石氏后代又對武威堂進行了修葺。
武威堂結構獨特,頗具武威建筑風格,其"堂中堂、巷中巷、門中門、屋中屋",環環相扣,處處相通,尤以浮雕罕見珍貴。武威堂自從被發現后,有關專家、學者蜂擁而至競相研究。肇慶學院派出由教授和大學生組成的考察小組進駐大崗鎮扶溪村,對武威堂的人文歷史、民間故事進行了全面搜集整理,廣東有關部門已確定了對該堂的各項開發藍圖,其研究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