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威訊(記者馬順龍)2月6日,記者在武威市錢學森沙產業中心實驗室小球藻生產車間看到,一種利用沙漠生產的沙生植物正在成長。這是武威市發展沙產業的內容之一。武威市立足本地實際,充分利用沙漠干旱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以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為主線,以節水為核心,重點發展沙產業,走出一條經濟持續發展、資源永續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路子。
武威市制定了對發展沙產業在土地、稅收和項目審批程序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促進沙產業發展。按照治理荒漠化與合理利用沙區資源相結合、治理優先的原則,制定沙產業發展規劃,堅持走“禁開荒、慎用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技術路線。鼓勵和支持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市場化方式,參與沙產業發展。全市的日光溫室種植、藥材、花卉等沙產業就是在政府的引導下,借助省治沙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技術成果,通過院企、租賃、承包等形式,主要由民間資金發展起來的。目前,全市已成立了各類專業協會66個,組建了192個沙產業專業合作社,帶動16萬農戶通過發展沙產業增收致富。
到去年底,武威市建成日光溫室7.3萬個,年實現產值8億元,占農業收入的19%。
同時,廣泛推廣應用地膜覆蓋技術,覆蓋品種由經濟作物延伸到了主要糧食作物,地膜覆蓋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65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50%,優質高效作物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4.58%,農業用水的比例減少了兩個百分點。堅持“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的生態保護思路。到去年底,全市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封山(沙)育林(草),治理重點風沙口,營造防風固沙林帶,建林網化農田等措施,使森林覆蓋率達到12.6%。
嚴格落實禁止開荒、禁止打井、禁止在封育區放牧政策,在下游地區關閉機井181眼,壓縮耕地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