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土的珍貴絲綢文物在武威尚屬首次發現,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
珍貴絲織品 何學平 翻拍 |
本報記者 何學平 為您報道 一年前,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磨咀子古墓群的一座土墩墓在雨水的沖泡中突然坍塌,而當文物部門清理現場時竟意外發現珍貴絲織品。這批文物的出土,將有助于研究我國漢代的絲織品制作工藝、我國古代紡織業以及古代絲綢之路的發展興衰。
昨日,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出土的絲綢文物為土黃色和褐色,有精美的紋飾,屬于漢代典型的絲綢織錦,這些絲織品幅寬大約50厘米,長約1米,分為多塊。在絲綢文物的正面,有特色鮮明的“廣、山”等紋飾字樣,并有時代特色明顯的“青龍白虎”圖案的紋飾。這些圖案與此前新疆鄯善出土的絲綢制品極為相似,“這充分證明了武威以及新疆是當時絲綢之路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必經通道”。與絲綢文物同時重見天日的還有一塊圖案精美的銅鏡和40余件五銖錢。有關文物專家分析后認為,目前尚不能斷定墓室主人的男女性別及身份地位,但從出土的絲綢以及墓室初步判斷為西漢末至東漢初期。在此次發掘的古墓中,一件造型獨特狀似腸胃的管狀“布袋”引起了所有研究人員的濃厚興趣。這件布袋為紅褐色,“布袋”的兩端用一根繩子連接起來,那么“布袋”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的呢?這一謎團也許只有墓室的主人自己知道,也有待于后人的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