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前一天剛剛在蘭州舉行了首場報告會的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編譯局局長韋建樺研究員,一大早就乘車趕往武威市。37年前,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的韋建樺曾被分配到武威地區農科所工作一年。37年中,他對這塊土地魂牽夢繞。
知道中央宣講團要來,武威市政府禮堂熱鬧了起來。機關干部來了,基層干部來了,農民代表、師生代表來了,駐地部隊代表來了……80歲的水利專家、2006年被評為“隴人驕子”的左鳳章老人,早早就來到了會場,帶著刊登有黨的十七大報告的報紙,想一邊聽報告一邊閱讀查看。
下午3時,報告會正式開始。韋建樺深情地回憶了在這里度過的時光后說:“這里嶄新的氣象使我百感交集。新世紀新階段,在武威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通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武威市各族人民一定能夠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兩個小時的報告會上,韋建樺從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和主要任務、黨的自身建設等五個方面,對十七大報告的豐富內涵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講解,贏得了陣陣掌聲。涼州區委黨校教師劉忠寶說:“中央宣講團的宣講,主題鮮明,聯系實際緊密,使我對黨的十七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涼州區和平鎮黨委書記王寧德說:“這種面對面解讀的方法,使我們對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武威市委副書記、市長肖慶平說:“中央宣講團的報告有非常強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給了武威市各族干部群眾一把深刻理解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金鑰匙。武威市將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進一步動員和組織起來,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帶著責任、帶著問題精研細讀,在全市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新高潮,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向前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
11月14日,中央宣講團又來到了民勤縣,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薛百鄉宋和村村主任陳柱來問:“我們民勤縣風大、沙大、干旱,怎樣才能做到生態文明?”韋建樺回答說:“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以前,我們黨就提出了建設和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黨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生態文明,這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包括民勤人民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民勤要建設和發展生態文明,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開放,尊重科學,總結和運用本地及外地的治沙經驗,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韋建樺說:“現在,中央對民勤很關注,溫家寶總理批示‘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剛才我也看了你們治沙的成果,深深地被你們的精神所感動,在這里我向你們鞠躬了。”這一拜,包含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誼,包含著他對父老鄉親的熱愛。
隨后,韋建樺說:“有了中央和全國各地強有力的支持,勤勞的民勤人民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一定會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民勤也一定不會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周圍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薛百鄉宋和村村民陳國雄問:“做一個什么樣的農民,才能有利于促進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韋建樺回答:“新中國成立58年和改革開放29年的經驗證明,只有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不斷用科學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武裝頭腦,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們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民勤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之后,韋建樺又深入宋和村50歲的村民許明科家里,和他拉起了家常。韋建樺說:“黨的十七大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注民生,就是要讓農民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我們相信以后老百姓的生活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