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民的十年農路情結
——記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川鎮孟寺村農民謝三寶
我是一名小學教員,由于所在學校當時沒有宿舍,所以我每天騎著自行車往來于相距近10公里的學校和家之間。農閑時,我在早出和晚歸途中,總能碰到一位手拿鐵锨修路的中年農民。帶著好奇的心理,我向周圍人打聽這個農民的情況。誰知這一打聽,卻讓我深深地感動了,并走近了這位年近五旬的農民——謝三寶。
今年49歲的謝三寶,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川鎮孟寺村農民、兼孟寺村保健員。他從1997年開始至今10年時間,義務修補了鄉村公路和縣城外郊街道14段,約14公里;清挖水渠9公里。他的義舉使他在2003年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員。他的先進事跡,也以《他把路鋪在人民心中》為題,刊登在先進性教育第48題《簡報》上。2006年9月,天水市電視臺將謝三寶的事跡,搬上了熒屏。
早在1997年,謝三寶就帶領自己的愛人、兒子、女兒、兒媳及弟弟一家人開始了義務整修鄉村公路及城區街道行動,一干就是10年。
謝三寶家庭并不富裕,但10年間他使14公里路段容貌煥然一新,使9公里水渠,能夠清水長流。僅他個人墊資購買沙子、石頭、付小工費等就達4600多元。
謝三寶全家不怕勞累,維修了張家川縣張川鎮孟寺村至學校門口路段、孟寺村至瓦泉干河子路段、孟寺村至胡川南山村路段、縣油庫至上川村路段、上磨糧站至高家臺子路段、崔灣干河子至瓦泉夾溝路段、瓦泉橋至氣象局路段、崔灣村內等路段,讓許多人走上了平實的坦途。
在10年義務修路的日子里,工程量小的路段,他自己和家人干,工作程量大的路段就個人出錢雇人,雇拖拉機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張家川縣城,他又修補了縣糧食局至東關后寺路段、建行門口至西街劉德輿診所路段、林業局至氣象局路段、縣阿陽皮毛廠至南川河堤路段,2001年他又重修了林業局至氣象局路段。
當談到在修路過程中其他人的態度時,謝三寶感慨萬千,他說:“我的修路感動了群眾,而群眾的尊敬和信任也感動了我,使我更加堅定自己為公益事業獻身的信念,我要把路修補在人們心中。”在謝三寶義務修補道路的日子里,總有附近熱心人前來送水送飯,他們當中不乏有年逾花甲的老人。
在謝三寶修補阿陽皮毛廠至南川河堤路段時,縣檢察院領導和工作人員積極支持,他們義務出勤10人10余次。工作人員馬永安的愛人自始至終都免費為義務修路的所有人提供早點和茶水,工作人員赴海山語重心長地對謝三寶說:“你這種行為才是你們回族真正的‘爾曼里’(善功的意思)!敝x三寶多次表示這句話他終生難忘。同時,不知名姓的熱心人還寫了一份《感召信》張貼在街道醒目處。在修補縣油庫至上川村路段時,該處家屬院內的離退休老干部們忙乎起來了,送水的、送飯的,幫著干活的。在修補建行至劉德輿診所路段時,著名老中醫劉國杰買來了雪糕慰問小工,連賣雪糕的中年婦女也送來了雪糕,感謝臟累不堪的修路人員和謝三寶……
然而,面對大家的贊揚,謝三寶總是淡然一笑,說自己修路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只是希望他和大家生存的環境能變好,能讓行路的人,走得平穩、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