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亨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調研時強調: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靈臺易地扶貧搬遷新農村村民馬英家中查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單和農村低保領取情況)
甘肅日報天水8月6日訊(通訊員 施紹秉)8月3日至8月6日,省政協主席陳學亨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調研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各項民族政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千方百計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促進民生改善。

(深入閆家鄉車古村調研)
陳學亨先后深入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4個鄉鎮5個村10多戶農民家中,詳細了解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看望慰問貧困戶和殘疾人農戶;走訪中小學校、縣鄉醫院、縣職教中心;察看新建的中石油分輸泵站、縣中心敬老院和馬家塬遺址文物開發與保護情況,就民族地區教育衛生、城鄉低保、醫保等問題進行廣泛調研。召開有市、縣、鄉、村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全面了解經濟社會發展和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政策的落實情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召開匯報會
在充分肯定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在經濟社會建設中取得的各項成績后,陳學亨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要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黨的民族政策好這一主旋律,增強各級黨委政府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增進各民族團結,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要大力宣傳中央和省上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不斷提高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繼續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強化工作措施,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增加勞務輸出,著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陳學亨強調,要繼續鞏固提高“兩基”教育成果,切實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繼續堅持落實各級領導包鄉聯校制度,做到措施到位,工作到戶,責任到人,確保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水平有新的提高。要從實際出發,本著方便群眾、減輕農民負擔、有效利用資源、降低教育成本、帶動小城鎮發展的要求,科學合理調整教育布局結構。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探索專業設置合理、形式靈活多樣、更加注重效果的職業教育模式,為“兩后生”就業技能的提高、市場需求型人力資源的開發提供接受教育培訓平臺。

陳學亨強調,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證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新一屆黨中央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利,把保障與改善民生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目的是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隨著城鄉低保覆蓋面的不斷擴大,低保標準的不斷提高,低保發放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一定要嚴格執行低保政策,不斷完善評議、公示、監督、發放等各項制度,合理確定保障對象,切實增強透明度,用公開來保證公平,用公開來體現公正,確保把好事辦好。
陳學亨強調,要把加強鄉村醫療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加快民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認識,改變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的思想,多管齊下,切實提高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的服務水平。要積極支持鄉村醫務人員外出進修學習,加大在職培訓力度,大力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引導初高中畢業生報考醫學類中專、專科學校,鼓勵畢業后回鄉村從事衛生工作,以解決鄉村衛生人員短缺的問題。對于村衛生室建設,要從實際出發,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合理配置和使用現有的公共資源。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行機制,確保資金使用效益,努力實現農民受益最大化,滿足農民群眾的基本保健需求。
省政協副主席馬國瑜、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參加調研。(文字:甘肅日報,攝影:張家川縣政府信息中心 馬存福)

(深入閆家鄉車古村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