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國扶47條”精神 促進民族經濟跨越式發展
——訪中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書記劉長江

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一周年之際,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十個方面47條政策全面謀劃了甘肅中長期發展藍圖。作為隴東南乃至關中——天水經濟區唯一的回族自治縣,如何貫徹《意見》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書記劉長江。
劉長江快人快語,直奔主題,他說,我們將搶抓《意見》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把大思路謀劃、大手筆布局、大動作發展作為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強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具體將做到“五個結合”。
一是把學習貫徹《意見》與完善發展思路相結合。我們將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和市委、市政府“1135”區域發展戰略,充分認識張家川縣地處甘肅東翼兩個核心城市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寶雞兩個次核心城市之間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完善思路,樹立“依托天水、連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圍繞“四大目標定位”,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民營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業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二是把學習貫徹《意見》與編制“十二五規劃”和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相結合。堅持把《意見》精神貫穿于“十二五規劃”和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編制的始終,緊緊圍繞《意見》中提出的五大戰略重點,加強對十二五規劃的前期研究,科學謀劃十二五期間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戰略重點和發展舉措,真正把《意見》的各項扶持政策和發展重點體現到發展規劃中,使兩個規劃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成為指導全縣“十二五”期間的綱領性文件。
三是把學習貫徹《意見》與爭取中央、省市扶持相結合。結合市委、市政府即將出臺《關于加快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意見》,我們將把學習貫徹《意見》精神與爭取落實中央和省市扶持政策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組織清理中央、省市各項扶持政策在我縣的落實情況。另一方面以項目資金、扶持政策、對口支援等扶持舉措為重點,集中精力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銜接,以各項優惠政策的大落實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大發展。
四是把學習貫徹《意見》與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把項目作為貫徹落實的主要載體,按照《意見》中提出的扶持重點,加快道路交通、水利、生態環境等項目爭取力度,擴大項目總量,特別是借助中央財政加大對甘肅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及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的機遇,依托省財政直管縣,爭取更多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調整優化縣域經濟結構,圍繞《意見》中農業發展重點,深入推進“一區三園五帶”農業布局調整。緊緊抓住我縣被列為全省“肉牛產業大縣”的機遇,實施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提高畜牧業發展效益。依托《意見》提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做活做響“伊香拉面師”等民族勞務品牌,做大做強勞務業,增加農民收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緊緊抓住《意見》把張家川列入“西新工程”的良好機遇,大力發展廣播電視和文化事業。
五是把學習貫徹《意見》與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環境相結合。以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和“五項民心工程”為載體,堅持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干、重視基礎、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培養一批能干事、會干事、能干成事的領導干部,著力造就一支明事理、守規矩、聽招呼、受約束、團結干事、奮力干事、創新干事的干部隊伍;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努力營造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