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的孵化器,是帶動工業發展的龍頭。為加快全縣東、中、西三大園區建設步伐,10月20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書記劉長江,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副縣長張海平帶領縣委辦、發改、財政、建設、國土、民政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就開發區內規劃建設、招商引資、園區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及做法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參觀考察和學習。

進企業,到工地,親身感受建設熱潮
在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建強等領導的陪同下,代表團一行先后深入開發區轄屬社棠工業園內部分入駐企業及工業園1號大橋、2號路建設工地,重點就園區體制機制設置與運行、制度建設及內部管理、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與開發模式、土地開發與經營模式、產業布局與產業規劃、服務體系與投資環境建設、產業扶持政策、投資優惠政策、招商引資措施等方面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了解。

黨政領導深入華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觀學習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建強介紹開發區基本情況
談建設,學管理,虛心學習先進經驗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務院于2010年4月最新批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轄社棠、東十里、二十鋪、下曲四個工業園和橋南商貿文化區,實際開發建設和管理規劃面積1300多公頃,重點發展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生物醫藥食品、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文化等為主導的七大產業。社棠工業園作為開發區2009年新啟動建設的拓展園區,已完成了總體規劃,征地5600多畝,道路、橋梁、堤防、標準廠房、科技創新大廈、污水處理廠、變電站、保稅倉庫等工程正在加緊建設,目前已有13個項目入區建設,總投資46.6億元。

開發區的強勢發展,代表團成員們深有感觸。縣委書記劉長江說,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能在較短時間內突破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瓶頸,求得迅速發展,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另一方面是不斷解放思想,創新觀念,形成了一套體制與機制有效融合、引資與招商協調發展、企業與園區和諧共榮、建設與管理同步的科學發展模式,其經驗值得張家川縣學習。

開發區及管轄社棠工業園示意圖

學先進,找差距,堅定信心求發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這次外出考察學習,代表團成員們一致認為,感觸頗深,收獲很大,既切身感受到了開發區強勁的發展態勢以及超前的發展理念,更看到了差距,開闊了眼界,活躍了思維,明晰了思路,進一步增強了加快張家川縣三大園區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黨政領導深入企業考察學習(圖一)

黨政領導深入企業考察學習(圖二)

社棠工業園內部分入駐企業生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