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之花盛開非公企業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紀實

今年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工商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民營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以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為指導,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總體要求,發揮工商部門聯系企業緊密的職能優勢,基層機構健全的組織優勢,條塊管理結合的體制優勢,各級組織部門高度重視非公黨建工作的基礎優勢,把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進一步激發了非公企業發展活力,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目前,全縣建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20家,占非公有制企業總數的12.12%,共有黨員144名,其中縣非工委成立以來新設立黨組織9個;在2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建立黨組織1戶,在縣個私協會分會中建立黨組織2戶。并在全縣創建10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示范點,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有效地帶動了全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

抓主抓重,夯實非公黨建思想基礎
張家川縣非工委轉設在工商局以來,在鼓勵和扶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同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為切入點,以夯實干部隊伍和非公經濟人士思想建設為基礎,通過開展崗位練兵、舉辦法規技能知識競賽、軍訓、書畫比賽等豐富多采的思想教育活動,全縣工商系統隊伍整體素質和服務非公企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行業風氣得到了進一步轉變,同時也有效地增強了非公企業發展活力,為非公黨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截止目前,全系統舉辦各類培訓班4期,參加省、市各類培訓班20人(次),全系統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干部隊伍總數的84.3%,全系統創建市級文明單位1個,縣級文明單位6個,縣級文明窗口1個。
非公經濟人士思想政策教育是新時期各級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全面加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培育,不僅是推動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經濟人士隊伍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新時期非公企業黨建的一項長期任務。縣非工委從不斷提高認識入手,組織非公經濟人士認真學習中央、地方各級有關文件精神,引導他們掌握政策,幫助他們堅定信心,鼓勵他們加快發展,走專、精、特、優之路,不斷提高他們駕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建平臺,黨建組織遍地開花
在非公企業中搭建組織平臺,是做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保證。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縣非工委本著有利于開展黨建工作和企業發展的原則,積極穩妥地在非公企業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努力做到非公經濟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延伸到哪里,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堅持成熟一個建一個,建一個鞏固一個的原則,從企業規模、黨員人數、構成情況等實際出發,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派駐建”及“行業+分會”等多種方式,在非公企業中大力開展組建黨組織工作。對于規模較大、黨員在3人以上的非公企業中單獨建立黨組織;對于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建立聯合黨支部;對于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但負責人不是黨員的,由黨建工作站派駐指導員擔任支部書記;對于個體工商戶中的黨員,則依托個私協分會建立黨組織。依托工商所黨支部建立6個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站,由所長任站長,將工作體系延伸到鄉鎮,并從全縣工商系統選派了38名政治立場堅定、業務素質精通的黨建指導員,對全縣已建及擬建非公企業基層黨組織進行黨建指導。
為了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縣工商局在系統內全面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骨干、把生產經營骨干培養成黨員”為主題的“雙找雙培”活動,不斷發展壯大黨員隊伍。通過細致的摸底,找到“口袋”黨員、隱性黨員3名,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4名。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縣工商系統黨組織圍繞“打造民族知名品牌,促進企業和諧發展”這一主題,積極開展爭創 “五個好”、爭做“五個先鋒”黨員活動和比技能、比質量、比節約、比創新、比效益為主要內容的“五比”活動,大力選樹典型,切實發揮廣大黨員員工示范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已在非公企業黨組織中創建“黨員示范崗”18個,創建“黨員先鋒崗”10個,建立“黨員責任區”18個,評出黨員標兵32個。

重實效,黨建引領非公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張家川縣工商局把非公黨建工作與服務非公企業、促進非公經濟發展有效結合起來,在豐富黨建內涵上下功夫,創載體,以各項活動的深入開展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
伊味思食品有限公司立足企業實際,把握市場導向,積極爭創甘肅省著名商標,大力挖掘民族產品市場潛力,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天嘉客運有限公司聯合黨支部從健全黨建工作體系入手,設立6個“黨員優質服務示范崗”,把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作為企業健康發展的加速器。康宏藥業有限公司組織黨員員工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先鋒窗口示范活動,提升了企業服務水平,在全縣醫藥配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更好地服務非公企業,促進非公經濟快速發展,縣工商局鼓勵全民創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完善三個“綠色通道”,全力服務大項目、大企業、服務特殊群體、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全面推行企業聯絡員制度,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動態,促進工商與監管對象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在指導市場主體開展生產經營上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繼續深入開展“紅盾助推”工程、“萬戶企業服務行”活動,對全縣所有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實行了信用分類監管,提高了執法服務效能和網絡化監管水平。據統計,目前已全面完成“蘭洽會”的參展和招商引資工作,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個,簽約金額3000萬元;積極幫助指導伊味思清真食品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爭創甘肅省著名商標,填補了全縣無著名商標的空白;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3•15”活動開展之際舉行了“紅盾護農保春耕百日行動”授旗儀式,對全縣十五個鄉鎮的涉農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認真清理規范農資經營主體資格,嚴厲打擊假劣農資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查辦農資違章違法案件19起,案值達13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