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于9月27日上午在縣民族藝術團禮堂閉幕。會議號召,縣政協全體委員要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發揚政協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把政協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建設更加繁榮、文明、和諧的張家川作出新貢獻。

縣政協主席關春生主持閉幕會。劉長江、李肖鋒、馬中奇、妥國保、夏草、馬玉鳳、何吉洲、馬全榮、何永東、馮建新、王志軍、司健吾在主席臺就座。縣人大副主任毛巧蓮、王九仲、海金武、馬蘭生,縣政協副主席張成林、馬中華、馬威、王存珠出席會議。
上午11時,閉幕會開始。本次會議應到縣政協委員145名,實到委員136名,符合規定人數。
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各項決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關春生在講話中說,政協第十二屆第一次會議是在中共張家川縣委領導下,在主席會議和常委會的帶領下,在全體政協委員的共同努力下召開的。會議期間,縣委書記劉長江蒞臨大會并作了重要講話,為開好本次會議及做好今后縣政協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會議期間,委員們認真聽取和審議了十一屆政協常委會所做的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聽取并討論了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其它幾個重要報告。經過充分醞釀協商,選舉產生了政協張家川縣第十二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會議堅持平等協商,暢所欲言,充滿了合作共事,民主協商的氣氛。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自始至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會議團結民主、求真務實、奮發進取,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
關春生指出,會議期間,委員們對十一屆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進行了認真討論,給予了充分肯定。委員們一致認為,縣十一屆政協在中共張家川縣委領導下,在主席會議和常委會的帶領下,在全體政協委員的共同努力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團結和依靠全體政協委員,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作用,勇于創新、求真務實,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的大局,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十一屆政協的五年,是履職成效更為顯著,政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政協工作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五年。同時,在工作中也積累了一些新經驗,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礎。
關春生強調,當前,縣十二屆政協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形勢與契機,也面臨著新的任務與挑戰。今后五年,是張家川縣經濟社會發展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實現更大發展的關鍵時期。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把張家川縣建成全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示范縣,中國西部清真食品城,甘肅省精密鑄造產業化基地,隴東南畜牧大縣,關中——天水經濟區特色旅游區的“五大目標定位”,“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觀念,并提出了實施“三大戰略”,做強“四大產業”,做好“五個提升”,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總體思路。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需要全縣人民萬眾一心,共同努力。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協履行職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廣大政協委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行職責,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匯聚促發展的強大合力,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突出團結民主兩大主題,適應新形勢,服務新目標,開拓新思路,探索新方式,彰顯新作為,開創新局面,做出新貢獻。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閉幕。閉幕會后,新一屆全體政協委員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