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1》系列報道之三
張家川扶貧開發有力助推“三農”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的開局之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牢牢抓住機遇,用足用活扶貧開發政策,以科學發展觀統攬扶貧工作全局,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人口為工作對象,按照“一手抓扶貧成果的鞏固提高,一手抓扶貧開發機制的創新”的工作思路,以“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為主要方式,狠抓整村推進、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扶貧、勞務輸轉技能培訓(“兩后生”培訓)、社會幫扶等重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項任務,有力的助推了全縣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精心組織,扶貧項目建設全面完成
項目建設是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全年重點實施了2010年第二批、第三批扶貧項目和2011年第一批扶貧項目,共完成投資3108萬元。
一是在張川鎮西關村等10村實施“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國家級試點項目。計劃總投資7035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20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3945萬元,信貸資金948萬元,群眾自籌942萬元。項目分三年實施。2010年10月份啟動,至今年10月底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00萬元,在西關村等村建起養牛小區6個,新建雙列式養畜暖棚50棟,購買育肥牛1296頭,配套修建飼料室、獸醫室、管理室等養殖設施,培訓各類技術人員4000人次;二是木河鄉莊河村整村推進項目。去年8月份,莊河村遭受強降雨,蔬菜大棚嚴重受損,省、市為該村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恢復發展蔬菜產業,并配套防洪設施建設,新建蔬菜大棚250座,新修河堤500米,培訓農民200人(次)。三是馬鹿鄉牌樓村整村推進項目,新建人畜飲水工程3處,硬化村莊道路1.5公里,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25戶,培訓農業技術人員200人(次)。四是石峽灌區蔬菜產業建設片帶。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74萬元,在川王鄉鐵洼村等5村和連五鄉馬咀村,新建蔬菜大棚800座,種植洋芋300畝,引進良種基礎母牛152頭,修建圈舍160座,硬化村組道路7.5公里,新修河堤1000米,修建梯田300畝,貧困戶危房改造50戶,建村級互助社1個,培訓農民1200人次。五是閆家鄉畜牧產業建設片帶,投入財政扶貧資金600萬元,在車古村等5村,引進良種基礎母牛456頭,建圈舍56座,種植洋芋1200畝,種植藥材225畝,新修河堤1000米,硬化村組道路9.6公里,貧困戶危房改造50戶,建村級互助社1個,培訓農民1000人次。六是投資683萬元,實施小型水利、梯田和村組道路等工程類項目。投入少數民族特困片帶專項資金360萬元,在馬鹿鄉陡安村—龍口村,修建堤防工程2400米,保護了3個村莊1800畝的耕地以及386戶2017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徹底根治了該片區多年的水患問題;投資283萬元,在胡川鄉后灣村、平安鄉新莊村、張川鎮上川村至楊上村、馬鹿鄉寶坪村、大陽鄉南山村等5鄉(鎮)6村硬化村組道路5條8.32公里,沙化馬鹿鄉白楊村、劉堡鄉五星村、平安鄉水泉村等3鄉3村道路3條9公里,解決貧困村群眾行路難和農產品運輸難問題;投資40萬元,在梁山鄉丹麻村新修梯田1000畝。七是種養業基地建設。投入24萬元,在平安鄉新建標準化脫毒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400畝,扶持馬鹿鄉白楊村100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獨活200畝。八是科技扶貧。完成投資58萬元,在張川鎮、龍山、胡川、大陽、川王6鄉鎮30村推廣玉米新品種1萬畝;培訓貧困村干部、農民技術員、扶貧專干1750人次。九是勞務輸轉技能培訓。完成投資191萬元,委托縣職中和勞務辦共同培訓“伊香拉面師”、“伊香烹飪師”666人;完成貧困戶“兩后生”技能培訓1260人,由張家川縣職教中心、天水市衛校等培訓基地負責培訓,完成貧困戶普通技能培訓500人。

創新思路,社會幫扶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張家川縣繼續堅持領導抓片包村、干部包戶的幫扶工作責任制,以爭取落實幫扶項目為重點,創新思路、轉變作風,強化措施,加大行業扶貧力度,努力構建社會扶貧大格局,幫扶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為了突出幫扶效果和工作力度,今年對幫扶力量做了調整,將縣級領導和縣級幫扶單位調整到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村,通過一年的努力,幫扶村的貧困面貌有較大改變。截止10月底,共爭取到各類幫扶資金288.84萬元,其中國家部委1.7萬元,省級79萬元,市級31.64萬元,縣級106.5萬元。在重點貧困村幫扶實施蔬菜大棚、道路、堤防、養牛等項目,進行捐資助學、捐建村陣地和村衛生所等幫扶活動。此外,各對口幫扶單位結合自身特點,發揮行業優勢,多次深入幫扶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完善機制,互助資金運行良好
2006年以來,張家川縣先后在14個貧困村開展了村級互助資金試點工作,互助資金累計達到150萬元,吸收農戶資金7萬元,互助資金總量達到189萬元。目前,參加互助資金組織的農戶為986戶,共借出資金148.84萬元,占互助資金總量的78.3%。其中今年投入20萬元扶貧資金,在川王鄉王溝村及閆家鄉朝陽村進行試點。互助資金重點扶持了項目村的產業開發、個體加工及商貿流通,增加農民收入,助推村域經濟發展。

搶抓機遇,項目爭取再創新高
今年以來,張家川縣以項目為依托,狠抓扶貧資金的爭取工作,利用國家加快少數民族特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政策,打好隴東南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和國家重點貧困縣兩張牌,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對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照顧優惠,及時貫徹落實《省政府研究支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有關問題會議紀要》精神,多次由縣上主要領導帶隊,主動與省、市主管部門銜接,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截止11月底已落實財政扶貧資金2943萬元,加上即將下達的第三批資金,預計今年將達到3100多萬元,增長30%,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在省、市扶貧辦的關懷下,張家川縣被列入全省亞行貸款扶貧項目縣,根據省上安排,擬定分配張家川縣2200萬元(人民幣)的亞行貸款額度,張家川縣根據自身實際,結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計劃利用亞行貸款實施畜牧產業綜合項目,項目區域選定在我縣畜牧產業基礎較好并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馬鹿、閆家、平安3鄉12村。目前完成了項目建議書的編制工作,并多次在省上進行修改完善。

通力合作,初步完成六盤山特殊困難地區張家川縣扶貧攻堅規劃編制
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通知,張家川縣已列入國家六盤山區連片特困地區,將給予重點扶持。張家川縣搶抓這一歷史機遇,按照省、市扶貧部門的要求,及時制定了《六盤山區連片特困地區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編制方案,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組織安排下,召集縣扶貧、發改、財政、交通、建設、民政等有關部門,召開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六盤山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會后,相關部門積極行動,互相配合,主動銜接,按照會議要求及時開展工作。目前,在縣扶貧辦的牽頭下,規劃初稿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