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為民 三幫富民
張家川縣“兩覆蓋”全面推進聯村聯戶行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組織全縣2861名干部開展的“三聯三幫” 活動,即“聯貧困戶,幫助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聯示范戶,幫助做強一項以上致富產業;聯系重點戶,幫助化解矛盾凝心聚力發展生產”,實現了包聯干部的全覆蓋和包聯對象的全覆蓋,為新農村建設破瓶頸、育產業、解難題。
聯系貧困戶找準發展路子破瓶頸。張家川是國家級貧困縣。按新的貧困標準人均純收入2300元以下測算,張家川縣有貧困人口20.87萬人,貧困面67.18%,全縣扶貧開發任務還十分艱巨。貧困戶面大是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瓶頸”。此次聯村聯戶活動中,張家川縣2861名干部聯系4685 戶貧困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采取科技培訓、實際參觀、幫扶指導等形式,讓困難戶學會一項致富技能。目前,共發放慰問金10萬多元,送歡樂下基層演出3場,捐贈圖書2000余冊、衣物學習用品2808件。發放民情調查問卷3000余份,召開民情懇談會180場次,了解群眾意愿,掌握群眾實際情況和思想動態。
聯系示范戶壯大主導產業促增收。張家川縣按照“三區三園五帶”的農業產業布局,形成了“川區抓蔬菜、淺山抓玉米、山區抓洋芋、高山抓藥材、東部抓大麻、西部抓果品”的農業發展格局,蔬菜、馬鈴薯、中藥材、大麻等特色優勢產業逐年壯大。全縣共建成養殖小區27個,規模養殖場89個,養殖專業村93個;發展各類畜牧養殖協會17個,畜牧產業龍頭企業6家。但是龍頭企業少,市場競爭力不夠強,自我發展能力弱的問題依然存在。張家川縣 1460名干部聯系 2048戶示范戶,通過提供市場信息、搭建融資平臺、發展專業合作社、注冊商標等方式引領示范戶做大做強已經實踐成功的致富產業,輻射帶動全村全鄉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幫助鄉村流轉土地1300余畝。組織鄉村兩級干部及農戶代表100余人,赴武山、清水等兄弟縣區就蔬菜產業種植、新農村建設、村陣地建設、畜牧產業、農業示范園考察學習。
聯系重點戶化解突出矛盾構和諧。張家川縣是隴東南地區少數民族比例最高的縣區。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三大戰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面貌變化巨大、宗教和順民族團結、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但在發展中總會觸及到極少數人的局部利益,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不斷出現。張家川縣 1400名干部聯系2080 戶精神病人、刑釋解教人員、閑散無業青少年、長期纏訪上訪人員等重點戶,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為張家川跨越式科學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目前,對全縣精神病患者進行全面排摸和篩查,建立了幫扶救助和 監管監護責任制,特別是對80余名困難家庭重度精神病患者,由縣衛生、民政、殘聯等部門整合新農合、醫療救助、精神病防治經費等專項資金,統一組織并與天水市精神康復醫院聯系,實施集中救助治療。近日,首批10余名患者已陸續入院治療,其余患者將分批送往專門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