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畜牧局負責人帶領工作人員深入馬鹿鄉花園村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查看秦嶺細鱗鮭人工繁殖孵化工作進展情況。

秦嶺細鱗鮭屬魚綱、鮭形目、鮭科、細鱗鮭屬。為中國所特有,中國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屬瀕危物種。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漢水北側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屬冷水性山麓魚類。生活于秦嶺地區海拔900-2300米的山澗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底多為大型礫石處。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見到。由于生存環境受到破壞,致使在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人口較多的地區,資源量急劇減少,所能見到的也多為2-3齡的未成熟個體,在海拔1200米以上人口稀少地區尚有一定數量。

花園村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地處秦嶺細鱗鮭自然保護區,位于張家川縣境內的馬鹿河流域,總面積8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19.5平方公里,占22.9%,緩沖區62平方公里,占72.9%,實驗區3.5平方公里,占4.2%。該場主要從事秦嶺細鱗鮭的馴養繁殖工作,其馴養繁殖的細鱗鮭體長15—45厘米,體重0.15—1.25千克,主要以沙蠶、各種水蚯蚓、搖蚊幼蟲及甲殼類等水體底棲生物為食,最小性成熟年齡為3——5齡,成熟雄魚精巢為淡紅色,卵巢為淡黃色,絕對懷卵量為2670——4510粒,產卵時間大約在每年2——3月份,縣畜牧局漁政監督管理站抓住當前秦嶺細鱗鮭產卵關鍵時期,邀請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和市漁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駐扎在繁殖場,經半個多月的辛苦努力與悉心照料,通過人工授精,采取人工催產等全方位配套技術的應用,于近日已產受精卵10000余粒,目前,魚卵顏色清亮,發育良好,有望今年孵化秦嶺細鱗鮭魚苗17000余尾,使張家川縣秦嶺細鱗鮭的人工養殖數量達到20000余尾。

花園村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經市科技局鑒定,認為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項目立項準確,技術路線合理,資源齊全,數據詳實可靠,花園村秦嶺細鱗鮭經人工馴養繁殖,擴大種群數量,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特色漁業的發展探索新路子做出了貢獻,研究成果達到了同類項目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