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已經繪就 前景無比美好
——寫在張家川建設全省“兩個共同”示范縣之際
這是一片團結進步發展的熱土: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富裕。33萬回漢群眾在這里緊扣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呈現出了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這就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2011年,省委、省政府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列為建設全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10個示范縣(市、區)之一,這是省委、省政府對張家川的關心支持,也是推進張家川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繁榮發展的難得機遇。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兩個共同”示范縣(市、區)的各項決策部署,奮力開創張家川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嶄新局面。
倍加珍惜發展機遇,努力開創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新局面。2011年6月30日,甘肅省政府出臺了《省政府研究支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甘肅省六盤山區連片特困地區扶持縣、全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市。2010年7月16日,中共天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意見》,作出了舉全市之力建設張家川的重大決策部署,在資源配置、項目擺布、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了張家川更大的傾斜和支持,為張家川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張家川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正處在優惠政策疊加、發展環境優化、資金渠道拓寬、蓄勢待發、轉型跨越的重要歷史節點。政策資源非常寶貴,發展機遇十分難得,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只要我們牢牢把握和利用好這些政策機遇,就一定能夠推動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縣委、縣政府號召全縣各族各界、各行各業干部職工和廣大人民群眾一定要立足各自實際,倍加珍惜機遇,全力搶抓機遇,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做到不折騰、不作秀、不懈怠,積極為全縣經濟社會建設獻計出力,積極參與“兩個共同”示范市建設實踐活動,全面推進全縣經濟建設步伐,奮力開創張家川轉型跨越的新局面。
倍加珍惜發展成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大好環境。穩定是發展的基石,全力維護張家川社會和諧穩定,始終是全縣各族各界的共同利益,關系到全縣33萬各族群眾的共同福祉。多年以來,全縣各族各界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積極投身全縣經濟社會建設的偉大實踐,共同鞏固和維護了全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宗教和睦、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我們一定要比任何時候更加珍惜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更加珍惜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始終把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作為各族各界、各行各業應盡的一項社會責任,作為每個公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一項基本要求和自覺行動,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上來,統一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來,多做有利于增進民族團結、有利于疏導化解矛盾、有利于維護穩定和諧的好事,多行關注民生、熱心公益、關愛弱勢群體的善舉,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全力維護和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大好局面。
倍加珍惜民族團結,不斷譜寫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張家川是一個回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具有光榮而悠久的傳統。長期以來,回、漢等民族和諧共處、共同發展,共同創造了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創造了絢爛多彩而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共同維護了各民族團結奮斗、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才能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凝聚力和牢固向心力;只有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才能在求同存異中發揮出各族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活力;只有各民族同心同德、萬眾一心,才能不斷開創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全縣各族各界、各行各業要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來之不易的民族團結大好局面,通過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譜寫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建設全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既是各單位、各鄉鎮、各級學校和社會團體的光榮任務,也是全縣33萬各族人民群眾的神圣使命。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積極參與,自覺行動,萬眾一心,攜手奮進,描繪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新畫卷,為建設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的張家川,建設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示范縣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