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科學發展成就輝煌”主題宣傳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宣傳我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在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工商經濟發展、加大城鎮綜合開發、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進程中的輝煌成就和取得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激發全縣回漢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為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特開設《張家川: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專題欄目。
工業走出強縣路
—— 工業化力推民族經濟大發展

黨的十七大以來,張家川縣認真實施工業強縣和商貿活縣戰略,以大項目建設為支撐,以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培育優勢產業、骨干企業、名優產品為重點,突出產業升級,走生產集約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工業企業和商貿企業不斷壯大,尤其是工業“雙五工程”的科學論證與啟動實施,為發展民族經濟和著實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止2011年6月底,全縣有工業企業4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戶),從業人員3700人;工業總產值達39063萬元,同比增長19.2%;工業增加值完成15113萬元,同比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624萬元,同比增長31.4%;全縣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0%,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15%。全縣共有9500多個商貿流通網點,流通網絡遍及全縣15個鄉鎮258個行政村,從業人員3.5萬人,注冊資金6000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20萬元,比上年增長32.3%,實現規劃任務的100.1%,平均遞增25.8%。
—— 工業強縣戰略全面落實 張家川縣堅持實施工業強縣和商貿活縣戰略,出臺并下發《張家川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三年(2008—2010)規劃》、《關于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決定》、《張家川縣工業強縣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為加快工業化進程,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創業欲望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大工業園區”雛形初顯 張家川縣依托縣域資源和區域優勢,積極創辦了東部礦產業加工園區、中部清真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園區、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三大工業園區”,工業化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止目前,東部礦產業加工園區已征地340畝,詳細規劃已通過評審,籌集資金600多萬元,園區“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下半年可完成。工業硅加工、長石開采加工、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鐵冶煉鑄造項目等四個入駐園區項目已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年內可開工投產。中部清真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園區今年新增征地140畝,總投資9800萬元,糧食深加工生產線擴建、清真明膠、屠宰場、阿膠、民族服飾加工等項目已做好入駐園區的前期準備工作,計劃10月份開工建設。西部皮毛貿易加工工業園區前期征地搬遷等準備工作正在進行,園區整體詳細規劃正在設計之中。

—— 項目建設進展有序推進 張家川縣認真貫徹落實“發展抓項目”的工作思路,把項目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緊抓中央加大對西部大開發的建設扶持力度以及省市對民族縣關心和支持的重大機遇,共爭取項目 57個,總投資6.12億萬元,爭取項目資金660萬元。重點抓了金風集團風力發電項目、50萬噸鐵銅精選技改項目、12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項目、500噸阿膠生產項目、500噸清真明膠生產項目新建“五大工程”,截止上半年,五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465萬元,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32894萬元的56%。洽談論證和招商煤電項目、煤化工項目、清真食品加工項目、皮毛加工項目、鑄造業項目“五大工程”。

—— 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一是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新技術不斷推廣,新產品相繼問世。鑫達礦業公司與天水昊峰公司合作開發銅選礦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技術投資近240萬元,新增產值4025萬元;二是企業認證和達標水平不斷加強。瑞源面粉有限責任公司、鑫瑞糧油經銷有限責任公司通過QS認證,康弘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DSP認證,阿膠廠通過省上DMP認證,目前正在申報ISO認證;三是新產品開發效果明顯。老虎毯、阿膠飲片、鹿角膠、牛羊烤肉、抗馬血清等8個新產品現已開發并投入市場,年銷售收入達4248萬元,占全縣工業品銷售收入的15%;四是工業新技術轉化得到進一步加強。裘皮染色除臭項目得到應用,草皮編織、羊剪絨等系列產品已通過上海秋黎公司外銷日本、意大利、歐洲等地。
—— 節能減排工作初見成效 先后出臺實施了《張家川縣“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關于認真做好節能降耗減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與重點礦山、建筑建材、皮毛企業簽訂節能減排目標工作責任書,確保了節能減排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同時嚴把準入關,對重點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列入淘汰名錄的落后工藝和設備責令拆除,對阿膠廠、四方羊剪絨廠等骨干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據調查,目前全縣GDP能耗下降4.5%左右,初步實現了企業增效、能耗下降的目的。

—— 城鄉商貿市場統籌發展 近幾年相繼實施了定點屠宰、退市還路、“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拉動內需的重點項目,推行了“總代理”、“總經銷”和連鎖銷售制度,連鎖店、專賣店、便利店悄然興起;購物超市、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手段不斷發展,送貨上門、送貨下鄉漸成新行規;民族特色商品清真牛羊肉及皮毛系列產品輻射周邊地區和相鄰省區,并己打入沿海甚至國際市場,城鄉市場不斷繁榮。
—— 節會經濟助推民族經濟 近年來,張家川縣積極籌辦參加了西交會、蘭洽會、伏羲節會等各類節會,清真軟包裝熟肉系列、羊剪絨系列、阿膠、鹿角膠、百味香調味品系列等獨具有民族地方特色和名優新特產品亮相節會,張家川名優特色食品和特有的民族風情得到充分展示,張家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先后推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突出地方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的項目70項,總投資42.06億元,實際引進資金15.75億元,達到了以節會為平臺,以招商引資為媒介,大力發展民族經濟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