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組織離退休老干部、市縣人大代表
政協委員、宗教界人士視察全縣重點項目

視察回鄉風情園項目建設

視察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
金秋時節,阿陽大地挖掘機揮動著長臂氣勢如虹、機器的轟鳴聲如鼓樂齊鳴,全縣重大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10月15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組織39名離退休縣級老干部、10名市縣人大代表、8名市縣政協委員和6名宗教界人士,深入縣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就今年全縣重點建設項目進行視察。
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玉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人大副主任毛巧蓮,縣政府副縣長段文琰,縣政協副主席王存珠及縣委辦、人大辦、政府辦、政協辦、老干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視察。

視察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
視察團一行先后深入莊浪—天水二級公路(張家川段)、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張家川縣后川河堤防工程、中部工業園區路網工程、張家川縣回鄉風情園一期、縣第一人民醫院醫技綜合樓、廣播電影電視中心、阿陽中學、城區集中供熱建設項目、富川水庫、國電項目、三大工業園區規劃、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項目、張家川鎮中學、新建小學、東街小學、縣一中、和諧家園廉租住房、張家川鎮趙川村陣地、縣北濱河路建設項目及縣城—秦安隴城鎮公路改造項目等全縣重大項目建設現場,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等方式,全面視察了全縣重大項目建設進展情況,了解掌握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實地視察結束后,在行政中心八樓會議室召開離退休縣級老干部、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宗教界人士視察重點項目座談會。縣委書記劉長江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會議由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主持。縣政協主席關春生,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玉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人大副主任毛巧蓮,縣政府副縣長段文琰,縣政協副主席王存珠及參加視察的離退休縣級老干部、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宗教界人士參加了座談會。

劉長江在講話中指出,近幾年,我們抓了很多大項目、好項目,并且把抓政策、抓項目、抓資金作為縣四大組織及全縣各級領導班子共同的責任。今天大家看了很多大項目,但比這些項目更珍貴的是政策,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支持我縣發展的20條扶持政策,省政府出臺了支持我縣發展的16條扶持政策,并將我縣列為全省“兩個共同”示范縣,爭取到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片帶開發項目、全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縣、新農保試點縣,同時,爭取到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處于全市的前列,這些政策資金的支撐有力的保障了全縣重大項目建設。
劉長江強調,這幾年抓項目促發展,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事。基礎條件薄弱是制約張家川發展的主要瓶頸。這幾年縣委、縣政府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莊)浪—(天)水二級路年內將建成通車,縣城—恭門火車站二級路月底將開工建設,千方百計爭取到了縣城至秦安隴城鎮三級公路,在項目投資的基礎上,縣上增加投資2000萬元,提高路基、路肩、排水溝建設標準和表面瀝青鋪油厚度,確保將這條路建成高標準、高質量公路。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通過實施渠子梁、連五梁、平安梁安全飲水工程,有效解決了全縣大部分地區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加強河堤綜合治理,馬鹿河流域河堤工程基本完工,明年將啟動建設閆家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積極規劃論證了后川河流域和龍山河流域河堤治理工程,力爭三年內全縣完成所有河流的河堤綜合治理。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去年以來,縣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加大農田道路和村組道路建設力度,同時,以小巷道硬化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有力改善了農村通行條件。二是善做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提出了教育三年大發展目標,深入實施了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使城區學校在標準化建設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從今年開始,進一步加大教育資源配置,抓好鄉鎮初級中學建設,明年要按照統一標準設計,抓好鄉鎮所在地完全小學建設,徹底解決城鄉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全力抓好衛生工作,對縣醫院和中醫院進行了置換,為縣一院劃撥50畝土地進行擴建。加強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配備醫療器械,有力提高了醫療水平,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政策落實到位,基本解決了群眾就醫難的問題。高度重視民生保障,目前,全縣25%以上的城鄉困難群眾享受低保待遇,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0%以上,有力解決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三是肯做還舊賬、解難題、化矛盾的事。有效解決了縣行政中心、縣一中、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遺留問題。正在建設的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征地拆遷數量多、難度大,經過廣大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征地拆遷任務基本完成,保證了重大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同時,在后川河流域、恭門工業園區等地儲備了2000多畝土地,為全縣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下功夫解決了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亂擺攤點、亂倒垃圾、亂停車輛、亂搭亂建等問題,城市環境大為改觀。另外,針對部分群眾聚眾鬧事、抬尸上訪、無理上訪的嚴重問題,按照懲治首惡、教育群眾的方針,采取嚴厲措施,依法打擊了一些首惡分子,集中整治了一些信訪疑難問題。截至目前,全縣所有的信訪積案都按照政策規定,妥善進行了化解。在全縣上下深入開展了“三聯三引三助”活動,加強了“三支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全縣回漢群眾團結一心,各坊寺、各教派和睦相處,社會和諧穩定。四是大做顯特色、強優勢、樹形象的事。縣域經濟主要是特色經濟。張家川縣自然條件嚴酷,生產生活條件惡劣,但是全縣資源豐富,特色非常鮮明,回族人口比重,伊斯蘭文化濃郁,發展清真食品和皮毛產業條件得天獨厚。近幾年,全縣始終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彰顯全縣發展的特色優勢,以回鄉風情園為主,將伊斯蘭文化的核心、回族的風俗習慣濃縮進行展示,得到了全縣上下的認可,特別是清真寺和圣典雕塑與周圍的山川地貌有機結合、和諧融洽、莊嚴肅穆,令人起敬,建設布局是獨一無二的,增強了我們建設好回鄉風情園的信心和決心,建成將成為我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是展示張家川最有力的名片。同時,我們還彰顯全縣的資源優勢,最近,地質找礦有了重大突破,以陳家廟為核心的周邊礦區,已探明鐵礦石儲量達1億噸以上,遠景儲量在2億噸以上,鉛鋅礦儲量達200萬噸以上,遠景儲量將達500萬噸以上,進一步增強了我們開展礦山整裝勘探、綜合利用的信心,充分發揮好資源優勢,將是張家川轉型跨越發展的有力支撐和最大的發展希望。謀劃論證的富川水庫、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等重大項目都有了明顯進展,全縣呈現出大項目好項目多、生產性建設項目多、外來投資的客商多和支持理解關注重大項目建設的群眾多的良好局面。太極集團阿膠生產線一期工程建成后日產阿膠能力達1噸以上,正在建設的二期工程投產后年產值達20億元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正在洽談的4×100萬千瓦的煤電項目、100萬噸精密鑄件項目和皮毛產業加工項目建成之時,就是張家川富民強縣之日。堅持開門搞建設,歡迎各級各界人士提出意見建議,以改進工作,促進全縣重大項目建設順利開展。
劉長江指出,全縣之所以能形成大發展、快發展的大好局面,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指引的結果。這幾年,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為我們營造了非常好的政策環境,去年全縣財政支出達13億元,預計到年底財政支出最少達14億元以上,去年直接發放到群眾手中的強農惠農資金達3.5億元,預計今年將達到4億元以上,而我縣財政收入只有1億元左右,這些資金的投入,都是得益于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支持和厚愛。二是各級干部辛勤努力的結果。近幾年,縣委著力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現在各級領導班子抓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戰斗力、凝聚力、創造力明顯增強,是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領導班子,各級干部能夠站穩群眾立場,善于破解難題,敢于動真碰硬,有力促進了全縣各項工作深入開展。三是社會各界人士傾力幫助的結果。全縣宗教界人士和黨委政府同心同力,大力支持縣委、政府的工作,成為我們“三支隊伍”建設里素質較高、自覺性最強的一支隊伍,各位老干部對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出謀劃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更是為全縣的發展,充分履行職責,全力支持全縣發展。四是人民群眾密切配合的結果。廣大人民群眾想發展、盼發展、支持發展。這幾年,全縣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取得顯著成績,與全縣人民群眾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
劉長江強調,目前正是積極爭取資金和銜接縣慶重大項目建設的黃金時期,也是謀劃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抓緊抓好各類在建項目的同時,再超前謀劃一批重大項目,采取超常措施,自我加壓,促進發展。
劉長江要求,全縣上下要抓好五件增后勁的事,一是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張家川最大優勢就是礦產資源豐富,這些重要的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將為張家川縣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因此,為了抓好礦產資源的整裝勘查和綜合開發,縣上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明確了工作任務,堅持引大引強的原則,爭取引入省內一流、國內大型企業參與礦產資源開發,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礦產業。二是抓好三大工業園區建設。要把東部礦產工業園區、中部清真食品工業園區和西部皮毛貿易產業園區建設作為明年投資的重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招大商招好商,力爭將三大園區建成全縣加快發展的“火車頭”,成為推動全縣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引擎。三是壯大三大富民產業。富民是我們神圣的職責,為了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縣委提出了扶持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皮毛販運加工業三大產業富民的戰略。扶持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實施“百千萬”工程,在全國100座以上城市,發展賓館經營1000家,清真餐飲經營10000戶,帶動100000人就業,扶持發展20000戶左右的規模養殖戶和20000人的皮毛販運隊伍,以三大產業的發展壯大來富民。最近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實施意見,縣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扶持樹立品牌,拓展市場。四是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水利老百姓最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制定三年道路高標準建設規劃,整合項目資金、轉變工作方法、加強工作監管、提高建設質量,力爭使所有村組道路實現高標準水泥化。五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要加強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特別要根據衛生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使全縣人民真正實現病有所醫。著力打造出《關山月》等一系列精品力作,提高張家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劉長江最后強調,總的來講,張家川進入了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縣上下各級領導干部、社會各界人士要一如既往、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全力以赴的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凝心聚力、團結一致,按照既定的目標和任務,把全縣各項重大項目建設抓緊抓實抓好,以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實施帶動全縣大發展、快發展。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對張家川縣發展提出意見建議,我們將認真加以研究解決,集中全縣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把張家川的事情辦好。

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主持座談會
李肖鋒要求,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帶頭宣傳當前大好形勢;二要發揮優勢,履行職責,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三要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全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

會上,袁世魁、李映吉、李棟一、馬寶義等離退休老干部、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宗教界人士高度贊賞今年張家川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張家川縣在建項目多、投資大,縣委、縣政府抓項目促發展的意識強烈,正在建設的回鄉風情園,氣勢宏偉、特色鮮明,令人賞心悅目;城區中小學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最漂亮的一景;尤其是縣城至秦安隴城的三級公路的建設,有力的解決了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社會各界評價極高。

視察張家川鎮趙川村陣地建設

視察阿陽中學項目建設

視察縣一中

視察中部工業園區建設

視察莊天二級公路(張家川段)項目建設

視察縣第一人民醫院醫技綜合樓項目建設

視察張家川鎮中

視察張家川鎮趙川村陣地建設

視察回鄉風情園項目建設

張家川鎮趙川村陣地

阿陽中學教學樓

和諧家園廉租住房

縣一中標準化操場

新建的縣一中圖書館

張家川鎮中標準化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