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省市縣鄉各級單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聯村組認真入戶對接搞調研,傾聽心聲辦實事,上下聯動破難題,結合村情興產業,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新期盼,奏響了扶貧攻堅共同奔小康的嘹亮號角,打開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記者深入15個鄉鎮、對省市縣鄉開展此次行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了專題采訪,本網將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 通過典型宣傳,進一步激發引領帶動各級包聯單位進一步創新思路,扎實開展為民富民行動,真正讓群眾的思想活起來,富民的產業興起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農村的面貌靚起來。
《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之四十四
張家川縣“雙聯”行動成效顯著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省市縣鄉四級聯系單位按照“八個全覆蓋”、“五件實事”的要求,組織干部深入村組廣調研,結合村情定計劃,創新方式抓落實,一些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逐步破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群眾的致富門路進一步拓寬。

重創新 破瓶頸 促發展。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等原因,制約張家川農村發展的瓶頸比較突出。尤其是農民貸款難已成為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各級聯系干部把改善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解決農村金融難題,作為雙聯行動的重要內容,采取了多元化的措施加以破解。一是按照“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在木河鄉莊河村為30戶群眾發放小額婦女擔保貸款150萬元。二是立足民族地區實際,成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積極為農村婦女創業、中小企業創造融資服務平臺,切實解決融資難題。三是在木河鄉、連五鄉、平安鄉、川王鄉分別成立了四個便民服務金融服務站和張家川鎮上磨村便民服務點,為廣大農民群眾開展小額現金存取、轉賬等金融服務提供方便。四是啟動了“雙聯惠農貸款”工作,為廣大貧困農民致富提供資金支持。通過不斷創新,解決了貧困人口缺少發展資金、農民貸款難、貸款時間短等突出問題,為農民創業提供了資金支持,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的步伐。

重民生 改條件 夯基礎。聯系單位從群眾最直接最緊迫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各級聯村單位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條件改善、基層組織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個方面,為基層和群眾幫辦各類實事。省政府辦公廳投資78萬元為木河鄉莊河村修建的寬7.5米、長40米的連心橋已竣工。省民委斥資252萬元實施了人畜安全飲水工程、中藥材種植、小巷道硬化等七大項目,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省煙草公司投資369萬元,為連五鄉馬咀村、馬關鄉西山村分別硬化道路5.5公里和3.5公里,并為馬關鄉上河村修建便橋一座。酒鋼集團為恭門、平安兩鄉鎮挑選的十戶養羊示范戶投資50000元建成了十座標準化養羊圈舍,為10戶養羊示范戶發放價值90000元的50只母羊和10只種羊。市水務局投資20萬元實施馬關鄉小莊小學改建工程相繼竣工。通過一批致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項目的實施,群眾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的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重技能 拓門路 促增收。各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在進村入戶、摸清底數、吃透情況的基礎上,圍繞脫貧致富奔小康,結合各地實際認真制定幫扶規劃和具體措施,積極打造富民產業、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市場信息、組織勞務輸轉,群眾致富門路進一步得到拓寬。一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共組織800余名村干部、種養殖能人赴兄弟縣區和山東濰坊參觀學習。二是省、市、縣三級幫聯單位聘請專門技術人員就蔬菜種植、果樹栽培、勞務技能等實用技術培訓161期1.6萬余人(次)。三是從縣情實際出發,發揮民族地區傳統優勢,以及全縣廣大穆斯林善經商、重養畜、長餐飲的特點,因勢利導,加大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和技術幫扶力度,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勞務經濟,著力做大做強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皮毛販運加工業三大富民產業,目前“三大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